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在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在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9:33:46

哈工大校长呼吁学生上课记笔记:会受益终生 “我去听课时发现,有很多同学不记笔记,这种现象令我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担忧。”国庆假期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上刊载了该校校长周玉的署名文章《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该文提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仍要拾回课堂记笔记的传统。据介绍,这篇文章是周玉在国庆节前一天与部分学生座谈,并批阅每个学生的课堂笔记后即兴而作的。 周玉在这篇3000多字的文章中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笔记却记得越来越少。上课,我们可以下载相关课件、拷贝老师的ppt、上网搜到需要的内容。看起来学习的方式更加轻松了,但并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有些知识变得似是而非,有些观点变得人云亦云,有些宝贵的想法一闪而过。海量信息的冲击淹没了我们对知识的选择与吸收,许多知识还没有好好消化就成了过眼云烟。” 周玉在文中谈到记笔记的好处时说,“有研究发现,相比不记笔记的学生,那些记录笔记的学生成功记住学习内容的几率高出7倍。笔记不仅是在听课过程中记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自身思考和总结的智慧结晶。” 毕业于哈工大的周玉在文中还说,“有人说我们77级学生是记笔记的能手,这话不假,因为当时教科书很少,参考资料匮乏,学生在课堂上拼命地记笔记,课后复习也靠看笔记。这样反而使我们在记笔记中受益匪浅。由于形成了习惯,后来有了教科书和参考书,也仍然坚持记笔记。我本人就是记笔记的终身受益者。” 曹宇是该校电信学院大二学生,他是国庆节前那次座谈的受邀学生之一, 他说周玉在现场就曾询问同学们能否上课坚持记笔记。会后,当天参加座谈的同学的课堂笔记都被本科生院老师收上去。笔记再发回来后,每本笔记上都多了一行署名为周玉的批阅。曹宇的那本“工科数学分析”笔记上写的是“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你会终生受益”。 哈工大校长撰文呼吁上课要记笔记 “我去听课时发现,有很多同学不记笔记,这种现象令我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担忧。”国庆假期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上刊载了该校校长周玉的署名文章《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该文提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仍要拾回课堂记笔记的传统。据介绍,这篇文章是周玉

在国庆节前一天与部分学生座谈,并批阅每个学生的课堂笔记后即兴而作的。 周玉在这篇3000多字的文章中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笔记却记得越来越少。上课,我们可以下载相关课件、拷贝老师的ppt、上网搜到需要的内容。看起来学习的方式更加轻松了,但并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有些知识变得似是而非,有些观点变得人云亦云,有些宝贵的想法一闪而过。海量信息的冲击淹没了我们对知识的选择与吸收,许多知识还没有好好消化就成了过眼云烟。” 周玉在文中谈到记笔记的好处时说,“有研究发现,相比不记笔记的学生,那些记录笔记的学生成功记住学习内容的几率高出7倍。笔记不仅是在听课过程中记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自身思考和总结的智慧结晶。” 毕业于哈工大的周玉在文中还说,“有人说我们77级学生是记笔记的能手,这话不假,因为当时教科书很少,参考资料匮乏,学生在课堂上拼命地记笔记,课后复习也靠看笔记。这样反而使我们在记笔记中受益匪浅。由于形成了习惯,后来有了教科书和参考书,也仍然坚持记笔记。我本人就是记笔记的终身受益者。” 曹宇是该校电信学院大二学生,他是国庆节前那次座谈的受邀学生之一, 他说周玉在现场就曾询问同学们能否上课坚持记笔记。会后,当天参加座谈的同学的课堂笔记都被本科生院老师收上去。笔记再发回来后,每本笔记上都多了一行署名为周玉的批阅。曹宇的那本“工科数学分析”笔记上写的是“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你会终生受益”。 周玉校长: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2015年10月01日 11时17分44秒浏览次数:7294 哈工大报讯(周玉/文)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

读书笔记;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专题读了148本书、写下60多万字的札记;毛泽东提倡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本约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上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让人震撼的数据、

故事背后,是他们广泛阅读、勤记笔记的精神。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获取更加方便快捷,“记笔记”似乎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渐行渐远。今天重拾这个看起来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想谈谈我对于记笔记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唤起大家对于“笔记”的记忆与再认识。

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习惯 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保持着上课、开会、阅读、学术交流时记笔记的习惯?我们曾经

有过这样的习惯吗?我们又是何时把这个习惯淡忘了? 我想大多数人都曾有过记笔记的习惯。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信息不这么发达,所以我们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抓紧一切时间记录那些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的知识、那些启发我们思考的线索、那些可能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我们的一些创意与成果,也许就缘于那

些随手记录下来的笔记。 可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笔记却记得越来越少。上课,我们可以下载相关课件、拷贝老师的ppt、上网搜到需要的内容。看起来学习的方式更加轻松了,但并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有些知识变得似是而非,有些观点变得人云亦

云,有些宝贵的想法一闪而过。海量信息的冲击淹没了我们对知识的选择与吸收,许多知识 还没有好好消化就成了过眼云烟。叔本华说:“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那么如何让读过的东西刻骨铭心?记笔记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学而思”的过程,是“解惑”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记录、整理、提炼、加工、思考、理解、消化、吸收、创造、提高的过程。正如《在斯坦福和哈佛大学连续拿a:如何学得更快,思考更灵活》一书作者皮特·罗杰斯所说,“你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精华。记笔记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记好笔记是学习好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有研究发现,相比不记笔记的学生,那些记录笔记的学生成功记住学习内容的几率高出7倍。笔记不仅是在听课过程中记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自身思考和总结的智慧结晶。可以说,笔记是买不到的教科书,其价值远超过教科书。我还记得上大学时用的教科书,每一章后面都贴着一张纸,那是一份特殊的笔记——记录的是我们总结提炼的这一章的精华。这种方法让书越读越薄、知识越学越精。这就是笔记的力量。有人说我们77级学生是记笔记的能手,这话不假,因为当时教科书很少,参考资料匮乏,学生在课堂上拼命地记笔记,课后复习也靠看笔记。这样反而使我们在记笔记中受益匪浅。由于形成了习惯,后来有了教科书和参考书,也仍然坚持记笔记。我本人就是记笔记的终身受益者。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爱默生说:“灵感就像天空的小鸟,不知何时,它会突然飞来停在树上。你稍不留意,它又飞走了。”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会记录那些随时出现又随时消失的(转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在年毕业典礼

上的演讲)灵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修养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进步、使人完善,比读书更重要、要求更高的是记笔记。通过笔记可以记录读书过程的所思、所感、所得,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深深融入自己的头脑、融入自

己的内心。因此记笔记不仅应该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更应当成为内化于心的个人修养。 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手稿集》的序言中说,许多人认为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其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还勤勤谨谨地做笔记。他做的外文笔记有178册、3万4千多页;

“日札”有23册、2000多页。《管锥编》里的许多文章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

的。由此可见,这数量惊人的笔记才是他“神奇”记忆力的源泉。 当记笔记超越习惯,内化为一种个人修养,笔记的含义也就不再停留在笔记本身的层面,而是有了更广更深的延伸,成为一种知识的再创造和思想的再升华。我常常在很多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活动中,看到很多知名学者在一丝不苟地记着笔记。也许就在这一点一滴的

字里行间,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发明就会应运而生。 许多大师、大家都是“笔记迷”。列夫·托尔斯泰的观察笔记、达·芬奇的腰带笔记、狄更斯的夜游笔记、契诃夫的卡片笔记、果戈理的万宝笔记、杰克·伦敦的纸片笔记、黑格尔的活页笔记??记笔记已经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个人修养。据说爱迪生总是随身带一个小笔记本,一想到什么新鲜问题和见解就立刻记在里面。而爱因斯坦去世后留下数万份学术笔记和研究手稿,完整地记录了他毕生研究探索的学术过程。我一直放在案头的《钱学森手稿》,也是一份特殊的学术笔记,真实地记录了钱学森的整个思维创新过程以及他对待科学严谨缜

密的态度和求实探索的精神。 记的完成者很多后来成了学界泰斗,如王光远、潘际銮、吴从炘??看到他们的笔记,

我仿佛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传统,让我深受触动。 让记笔记成为一种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不少名人学者都十分重视做读书笔记,许多笔记涉及到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季羡林老先生曾说,中

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古籍中便有许多藏书和读书的故事,堪称佳话。 相传和苏东坡同时代的一位学者苏子容,对于历史知识记得滚瓜烂熟。苏东坡向他请教读书的经验,他说:我曾经按照年月排史实,这样编写了一遍,以后又在史实下面注出年月,

这样又编写了一遍,编来编去自然就熟了。 还有一个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的故事。传说张溥的天资并不聪颖,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曾被老师罚抄文章十遍。张溥发现,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很快就领会了文章的精髓,并熟练地背诵下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张溥一直坚持着这样的学习方法,后来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他还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七录书斋”。 有句话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名句,记载了先辈热爱读书、热爱记笔记的传统。据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把平时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装在陶罐内,定期整理成篇从而完成《白氏六帖》;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用树叶做笔记,积叶成章而著成《南村辍耕录》;近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用竹簏储存自己的数百篇诗作,写成著名的《己亥杂诗》。这些都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笔记”经典。 然而,当今的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冲淡了对经典的深度阅读和思考,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最近一次调查显示,2014年我

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远低于早先调查显示的法国20本、 日本40本、以色列60本。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我在国外访问,发现他们在飞机上、地铁上都喜欢捧一本书静静地读。在国内情形却大不相同,很多人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大声谈笑,读书成为罕见的风景。同样,在学术交流中,我也发现有些国内学者不太喜欢记笔记。看到这样的统计、这样的现实,我很担忧。一个民族渐渐远离了阅读,如何

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一代人远离了阅读、不再记笔记,又如何去思考、去创造? 总而言之,能否记好笔记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习惯、个人修养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更代表着民族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水平。让我们从民族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笔记文化、弘扬笔记文化,让记笔记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篇四:校长周玉院士畅谈世界一流大学

的教与学

校长周玉院士畅谈世界一流大学的教与学

发布时间:2015-5-8 7:30:02 哈工大报讯(吉星 常康石/文 兰锐/图)“大学不在大而在学,学科不在全而在精、优、特,办大学是办特色、创优势、求卓越、出精品。”5月6日晚,校长周玉院士做客新基论坛,畅谈世界一流大学的教与学,提出“哈工大规格”,向学生推荐《钱学森手稿》一书,并寄语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周玉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精英教育的内涵与要素、教师与教学、学生与学习、考试制度、个性化培养与创新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哈工大办学传统与特色、教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等10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并就“钱学森与加州理工”、

“钱学森谈创新教育”进行了专门介绍。 结合一流的师资、生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与学术声誉等14个方面,周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针对对“美国大学?宽进严出?”的误解,周玉指出,世界一流大学的生源是优中选优,属于典型的“严进严出”。他说,美国名校师生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同时特别重视本科生教育。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自然》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的第一作者就是本科生。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大学是周玉特别关注的世界一流大学,哈工大跟这两所学校有相似之处,都是以工科起家,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

周玉还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为大家讲述了大学学习的基本环节:课前预习,有准备地去上每一节课;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带着问题关注重点;课后认真复习消化,加深理解;积极主动答疑,解疑明惑;认真完成作业,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认真做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温故知新。周玉告诫大家,学习就像种庄稼,不论耕地播种还是秋收冬储,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是毛主席的名言。希望大家学以致用、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周玉最后强调。 讲座中,周玉还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传统与特色。历史上,学校曾采用苏联办学模式,专业教育优势突出,针对性强,重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恪守“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养出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创新求实、创业务实。学校一直保持和强化这一优良传统和特色,并擅长多学科协作攻关,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完成大工程项目,形成了“哈工大规格”。 “《钱学森手稿》这本书就在我办公室放着,每次翻阅我都非常感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讲座最后,周玉带领大家一起重温了钱学森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谈话,对其“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思想进行了解读,并就教学、梦

想和出国等学子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 1 2 论坛现场

3篇五:高校发展要跟得上时代需要 高校发展要跟得上时代需要 2015年11月09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11”“985”,这两个代码般的数字为广大师生家长熟知,在人们心中,这代表着重点大学、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资源。日前,这一“重点”的概念全面升级,我国高等教育追求

的,将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近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部分高校负责人。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成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战略问题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哈工大校长呼吁学生上课记笔记:会受益终生 “我去听课时发现,有很多同学不记笔记,这种现象令我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担忧。”国庆假期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上刊载了该校校长周玉的署名文章《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该文提倡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仍要拾回课堂记笔记的传统。据介绍,这篇文章是周玉在国庆节前一天与部分学生座谈,并批阅每个学生的课堂笔记后即兴而作的。 周玉在这篇3000多字的文章中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笔记却记得越来越少。上课,我们可以下载相关课件、拷贝老师的ppt、上网搜到需要的内容。看起来学习的方式更加轻松了,但并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有些知识变得似是而非,有些观点变得人云亦云,有些宝贵的想法一闪而过。海量信息的冲击淹没了我们对知识的选择与吸收,许多知识还没有好好消化就成了过眼云烟。” 周玉在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