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某智能住宅小区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个100A3。楼F的主配线间需配置10个110AB2-300FT管理引向楼A等楼宇的10条50对室外三类大对数线缆和从PABX系统引出1440对电话线。另外还有10个110AB-300FT端接本栋楼(楼A)的垂直主干线缆。
第五章 章机房布置
5.1机房总则
为了便于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小区一般需要设中心机房一处。对于超大型住宅小区,也可以根据小区区域规划设立分机房。中心机房是整个社区网络信息交换的中心,社区网络的服务器、中心交换机等设备均配置于此。同时,社区网络中的用户通过中心机房的路由器以宽带方式接入城域网,连接到Internet。
网络信息中心机房是安装用户共用网络和总配线设备的场所,也是网络系统管理员进行网络维护和重要资料的存放地。机房内安装的设施昂贵,要求安全性强,保密条件高。因此,信息中心机房装修应符合国家标准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5.2 机房位置及设备位置
5.2.1 电子机房及位置选择
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施于第二、三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 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 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5.2.2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本小区的机房选择在F栋第一单元第二层。一间主机房,一个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一类辅助房间。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住房主机房面积的1.5倍。
5.2.3设备布置
计算机设备宜采用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
29
出区、通信区和监控调度区等。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四设备,并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二、机柜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 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三、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 m。
5.3 环境条件
5.3.1 温、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a)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5.1的规定
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 表5.1 项目 A级 夏季 冬季 B级 全年 温度 23?2°C 20?2°C 18~28°C 相对湿度 445%~65% 40%~70% 湿度变化率 <5°C/h <10°C/h b)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度、湿度应符合表5.2规定
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温度、湿度表5.2 湿度 相对湿度 温度变化率
A级 5~35°C 40%~70% <5°C/h B级 5~35°C 20%~80% <10°C/h 开机时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执行A级,基本工作间可根据设备要求按A、B两级执行,其他辅助房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大于等于 0.5?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5.3.2 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a)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
68Db(A)。
b)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不应大于126dB。
30
c)主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d)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00mm/s2。
e)主机防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露电阻,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f)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点位不应大于1KV。
5.3.3 室内装饰
主机房室内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并应避免眩光。如为抹灰时应符合高级抹灰的要求。
2)应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敷设高度应按实际需要确定,宜为200~350mm.
3)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当活动地板下的空间为静压箱时,四壁及地面均应选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饰面材料。
4)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如吊顶以上仅作为敷设管线用时,其四壁应抹灰,
楼板底面应清理干净;当吊顶以上空间为静压箱时,则顶部和四壁均应抹灰,并刷不易脱落的涂料,其管道的饰面,亦应选用不起尘的材料。
5)机房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而且机房的各门均应保证设备运输方便;安全出口宜设置在机房的两端,不应少于两个,并有明显的疏散标志,隔断墙要既清又薄,还能够隔音、隔热。机房外门窗多采用防水放盗且要密封,机房内们门窗采用无框打玻璃门,这样既可以保证机房的安全,又保证机房内有通透、明亮的效果。
5.3.4 噪声及振动控制
主机房应远离噪声源。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消声和隔声措施;主机房内不宜设置高噪声的空调设备。当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5.4 空气调节
一般规定主机房和基车工作间,均应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当主机房和其它房间的宅调参数不同时,宜分别设置空间系统
5.4.1 热湿负荷计算
计算机和其它笈备的散热量应按产品的技术数据进行计算。电子计算机机房空调的热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
计算机和其它设备的散热;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太阳辐射热;人体敞热、散湿;
31
照明装置散热:新风负荷,
5.4.2 气流组织
主机房书和基本工作间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应根据设备对空调的要求、设备本身的冷却方式、设备布置密度、设备发热量以及房间温湿度、室内风速、防尘、消声等要求,并结合建筑条件综台考虑。
5.4.3 系统设计
电子计算机机房要求空调的房间宜集中布置;室内温、湿度要求相近的房间,宜相邻布置;主机房不宜设采暖散热器,如设散热器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漏措施;电子计算机机房的风管及其它管道的保温和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应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冷表面需作隔气保温处理。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方式时,楼板应采取保温措施;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娈形缝处,应在两侧设防火阀。防火阀应既可手动又能自控。穿过防火墙、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空调系统应设消声装置。
5.5.4 设备选择
空调设备的选用应符合运行可靠、经济和节能的原则。空调系统和设备选择应根据计算机类型、机房而积、发热量及对温、湿度和空气含尘浓度的要水综合考虑。空调冷冻设备宜采用带风冷冷凝器的空调机。当采用水冷机纲时,对冷却求系统冬季成采段防冻措施.空调和制冷设备宜选用高效、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应留有15%~20%的余量。当计算机系统需长期连续运行时,空洞系统应有备用装置。
5.5电气技术
5.5.1供配电
电子计算机机房用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电子计算机供电电源质量根据电子计算机的性能,用途和运行方式(是否联网)等情况,可划分为A、B、c三级。电了计算机机房供配电系统应考虑计算机系统有扩展、升级等可能性,并应预留备用容量。电子计算机机房宜由专用电力变压器供电。机房内其它电力负荷不得由计算机主机电源和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主机房内宜设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