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教学论试题(A)
装订 线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7.教案中最重要的主体部分是( )。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设计 考试课程: 化学教学论 考试形式: 闭卷? 开卷□ C.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试卷类别 :A卷? B卷 □ 考试时间:120分钟 8.《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 )。 适用专业年级 09 ,10化学(师范类)
A.发展性 B.启蒙性 C.选择性 D.创新性 班级 姓名 学号 0
9.《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技能的要求是(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A.练习和熟练 B.初步学习和模仿操作 C.练习和学会 D.初步学会和基本认识 得分 10.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的是( )。
A.物质的化学式 B.离子方程式 C.结构简式 D.基本概念 11.化学教材的体系既要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要符合( )。 一、单选题15 %(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得分 A.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B.学生原有知识与能力起点 单选题答题卡
C.学生的学习环境 D.学生认知发展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教育目标的实现的顺序为( )。 答案 A.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的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B.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答案 C.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D.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
1.我国现行的中学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 )为主旨。 13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苏教版(必修)中的教材栏目设置中,下列不属于该教材栏目的是A.科学素养 B.学习能力 C.实践能力 D.创新能力
( )。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最高的是( )。 A演示实验 B 观察与思考 C交流与讨论 D活动与探究 A. 识别 B. 解释 C.记住 D.知道
14. 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具有( )。 A. 绿色化原则 B. 可行性原则 C. 安全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重复性 15. 学生在学习“电离平衡”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可4.在教育改革中起关键和先导作用的是( )。
以优选( )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电离平衡。
A.教学手段 B. 教学环境 C.教学方法 D.课程和教材 A. 概念形成策略 B. 概念图策略 C. 概念同化策略 D. 多重联系策略
5.“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理论的提出者为( )。
A.巴班斯基 B.奥苏伯尔 C.布鲁纳 D.布卢姆 二、多选题10 %(五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2分. 得分 6.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内容是( )
16.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 )。
A. 化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 B 化学教学设计及其实施; A.讲授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讨论 E.演示和展示法 C. 化学教材及其实施; D.化学实验及其实施
17.以下由任课教师所进行的设计是( )。
2014年3月30日 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第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第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A.课程教学设计 B.学期教学设计
C.单元教学设计 D.课时教学设计 E课程目标设计 18.新课程中提倡的评价方式有( )。
A.学生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纸笔测验评价 D学习档案评价 E书面测验 19 根据化学课程功能特点,可以将化学课程进行不同视角的划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属于( )。
A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E活动课程 20. 基础教育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具体的有( ) A启发式学习 B 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E接受式学习
26 化学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中说教材包括三方面内容 : , , 。27. 教学媒体通常分为 和 两大类。
三.简答题 30 %(每小题6分,共30分)
得分 28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过程用下图表示,对学生的学习有何作用?
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 二.填空题15%(每空0.5分,共15分) 得分 2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由 , , 四部分组成。与实验版比较,在课程总目标中增加 的内容是: , , 。 22.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 、 ; , 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3新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是由 、 和 3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相对独立的部分共同构成的。各部分课程内容之间既有 ,又具有明显的 ,使中学化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一般,层层递进,逐步丰富、深化与发展。如:“化学与社会发展”; 。 , 。 24..国际理科课程改革主流是科学素养成为未来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把 作为一种重要的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25.化学新课程构建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目标体系,这个体系由 , 等三个维度的目标构成。
(摘自人教版9年级《化学》(上册)第71页.)
29..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 2Li+ 2H2O=2LiOH + H2
2014年3月30日 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第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第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并以教师的身份,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
30 简述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1.以中学化学的某一段学习内容为例,说明“联系-预测策略”的应用
32 结合本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实践,说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2014年3月30日 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第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第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四.案例分析题10% 33.教师甲:
得分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 (—OH)取代后的产物。 [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
[教师讲授]请大家写出乙醇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和电子式。 [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教师乙: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多了一个氧原子。 [教师展示]乙烷的分子结构模型
[教师提问]请大家设想在乙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可能? [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在纸上画出可能的结构。
[学生回答]将氧原子插入乙烷分子中,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教师展示模型分析,并画出可能的结构:
[教师提问]怎样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是(1)式还是(2)式?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演示实验]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
[教师讲授]实验证明金属钠可以和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教师提问]下面大家思考一些问题:
分别分析(1)式和(2)式中氢原子的位置,有几种可能?
已知1mol乙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只生成0.5mol氢气,则乙醇的结构是(1)式还是(2)式? 请指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位置。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反应中1mol乙醇只有1mol氢原子被取代,说明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的不同,这说明乙醇的结构式只能是(2)式。 [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 [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对于案例中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你有何评价?从中能否反映出甲、乙两位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设计题20 % 得分 34. 阅读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二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背景: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4分) (2)确定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4分) (3) 选择的教学方法(2分)
(4)设计教学过程(10分)(仅写氯气的化学性质中氯气与水反应(学与问,实验4-4,实验4-5;要求设计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2014年3月30日 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第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第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