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壳的运动
自我评价:把书上简单略过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对于之后知识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过程:上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地质作用以及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的主要概念,这节课我们来对他们进行深入学习。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书上把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解释得很突兀,说它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是怎么运作的呢?其实,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你们可以把这句话记下来。(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1~2分钟)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句话。它是来源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你们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元素么?(有些学生回答)放射性元素它是能够自发地从不稳定的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同时释放出能量,最终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的元素。比如说,镭,还有铀。做核武器的时候就是拿铀做的。像这些物质呢就属于放射性元素。这东西呢呢衰变。上次日本福岛核电站不是给海啸击溃了么,就发生了核泄漏,就是放射性元素泄露了,泄露了以后被辐射到的鱼虾什么的不就坏了么不能吃了,辐射到人体之后也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它怎样停止对人的影响呢?它必须得衰变,就是变弱了。比如说这个铀是怎么衰变的呢?它有个半衰期。比如说它的能量是20,半衰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20衰减到10了,衰减到10以后的话,这个衰变的过程必须一半一半地衰,10衰成5,5再衰成2.5,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此时有位学生的手机
铃声响起)看来我们的课堂很精彩,连手机都想参与呢。好,这些核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才趋于减缓,但是完全消失是做不到的。在衰变的过程中,这些放射性元素就会释放出来热能。所以说,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来自于地球内部,它的能量是什么?它的能量是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内部的热能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来补充一点。(画地球的内部圈层图)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几层?最外面是地壳,接着往里是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最里边是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和外核不一样,内核是固态的,外核是液态的,明白吧?内核里面就有这些放射性元素,包括什么镭啊,铀啊什么的。它们进行超强的衰变,无时不刻不在衰变,衰变以后放射出来巨大的热能,这些热能导致了外核被融化为液态状态,就像那些流体一样的火山喷发的岩浆的那种状态。所以地核这一块累积了巨大的热量,这些热量继续往上传,传到了地幔,从下地幔到上地幔,再出来,明白吧。所以地球内部的能量来源能理解了吧,它是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否则就白学了。(3~8分钟)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它是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经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了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同学们下课之后预习一下外力作用的部分。这节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9~10分钟)
3、讲读部分: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讲授理由依据:该部分内容有较多概念性的名词,采用讲读法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特点:学生参与成分较高
自我评价:适当采用讲读法,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过程: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师生共同说出)。接下来我们接着学习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发生在地表或者近地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风化作用。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风化作用的概念。XX同学你来朗读一下。(朗读之后)风化作用是在温度变化、水和大气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其实,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经过物理风化,物质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比如一块石头,经过白天的暴晒,晚上冷却,这样一冷一热一胀一缩,其表层剥落,最后由一块石头变成了一块碎屑,但其成分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是物理风化。而经化学风化,物质成分发生了改变,生物风化主要突出的是有生物的参与,比如一些石块被植物的根系所撑破,也就是根劈,其形态也发生了改变。(1~4分钟)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侵蚀作用的概念。第二组第一排穿红色衣服那位同学你来朗读一下。(该同学不愿意读)噢,这位同学可能有点不舒服,那我们就请同桌帮下忙吧。(读完之后)声音很洪亮。因此呢,侵蚀作用也就包括了流水侵蚀、海水侵蚀、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等。风力侵蚀的典型代表是被风吹成蘑菇状的岩石(展示图片)。这里非常干燥,植被少,风带着尘粒对岩石经过长时间的侵蚀,最后形成一块蘑菇状的岩石。(5~6分钟)
搬运作用的概念老师读。搬运作用是指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比如我国的黄河入海口,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泥沙被搬运于此,并沉积。说到沉积,我们最后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沉积作用的概念。哪位同学自愿读一下?好,就你了。(读完后)好,刚才我们也说了沉积作用的例子,黄河每年把大量的泥沙搬运到黄河入海口,慢慢沉积。书上所说的华北平原也是在流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7~9分钟)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侵蚀作用包括了流水侵蚀、海水侵蚀、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下课之后你们去搜集一下这些外力作用的例子,下节课我们进行分享,好么?下课。(10分钟) 十、板书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质作用
1、 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震 2、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十一、教学反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