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一3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襄公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襄公)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
(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材料反映了( ) A.分封制等级森严 制尊卑有序
2.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
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 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观
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 B.奴隶制渐趋强化 C.宗法制亲疏有别
D.封建
3.宋太祖曾颁布诏书,特奏贡士中的科考落第者106人各赐进士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
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宋代的“特奏制”( )
①边成国家“冗官” ②加重财政负担③扼杀重学风气④提升官员素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李泽厚先生这样评价中国书法,“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
感受呼应和同构……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有学者认为该评论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下列名画最能体现此种“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
女史箴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仕女图 竹石图
A B C
D
5.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自租
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导致近代以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农经济趋于瓦解
6.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斯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
卬象深刻。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清政府开始了(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
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D.小
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7.右图是20世纪初一家祖孙三代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长袍马褂,案几的左右分别放置新
式的煤油灯和闹钟,中间则摆着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这张照片折射出近代社会( )
A.传统与现代交融 B.中式与西式对垒 C.文明与落后冲突 D.乡村与城市同步
8.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 废
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9.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但是,1907年,部分会员联合会党成立共进会,宣扬
反满的民族主义。1910年,部分对孙中山不满的同盟会会员在东京重建光复会。1911 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其宗旨放弃了“平均地权”。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 )
A.迟滞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 C.导致了革命队伍的瓦解
D.隐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
10.1929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无锡)茧业协会议决
之限盘每担五十元,竞超过三十元”。此次茧价上涨( )
A.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 B.影响民族资本发展壮大 C.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D.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
11.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后,对外宣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所秉持
的原则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所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 当时国共两党的原则中“分歧”最小的是( )
A.抗战进行到底 B.军队上交国家 C.建立联合政府 D.推行政治民主 1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部分)如下,其中顺差额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1994—1998)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中国对美出口 387.87 455.43 515.13 625.52 711.56 中国对美进口 92.82 117.54 119.93 128.05 142.58 顺差 295.05 337.90 395.20 497.47 568.98 A.对外开放拉开序幕 B.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C.中美关系适度改善 D.经济体
制改革深化
13.蒙森在《罗马史》中这样论述罗马法的起源:“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
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蒙森的论断说明了罗马法蕴藏( ) A.君权至上的精神 分立的精神
14.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
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 A.殖民扩张的野心 自信
15.苏格兰领启蒙风气之先。17 世纪末,苏格兰居民识字率高达75%,高校入学率居欧洲
之冠。176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即在爱丁堡问世,科技在其中占很大分量,表现出鲜明的“苏格兰特色”,形成了英法启蒙并驾齐驱的生动局面。“苏格兰特色”显示英国的启蒙运动( )
A.注重知识普及 B.热衷政治革命 C.缺乏理性思考 D.追求人性解放 16.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说:“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有共同的社
会条件生存条件而团结起来,摸索摆脱他们处境的出路,一部分人则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乐土的坚实桥梁。但到了马克思才用……这个特别的历史任务把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上升为阶级。”材料所指的“特别的历史任务”是( )
A.通过议会斗争颠覆资产阶级政权 B.通过国际联合破坏资本主义经济 C.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通过行业改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17.恩格斯说:“俾斯麦在经济方面是很乐意迎合资产阶级的,甚至在讨论议会的权限问题
时,他所显示的也不过是带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拳。”“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 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是德国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选举产生 C.议会通过的法案由皇帝批准生效 D.德意志其他各邦保留自治的权利 18.戈尔巴乔夫执政明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
B.商业立国的理念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世界工厂的 B.公民主权的精神 C.自由平等的精神
D.三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