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灌云县2007年超级稻试验推广实施方案
灌云县2007年超级稻试验推广实施方案
一、目标与意义
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我县2005年实施“水稻丰产高效集成技术”工程,并取得了明显效果。2007年在我县搞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实现示范区50亩以上,单产700公斤以上任务,对带动全县水稻生产,提升我县水稻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主要指标 1、面积指标
示范区设立在杨集镇孙小港村、王集乡韩圩村,面积50亩以上
2、产量指标
试验示范区水稻平均亩产达700公斤以上 3、增效节本指标
亩新增效益50元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30%,节水20—30%,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
4、产量结构
亩成穗22—25万穗,每穗120—13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理论测产必须达750公斤以上。
5、生育指标
1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高峰苗为设计穗数的1.3倍,孕穗期叶面积指数7—7.5,成熟期叶面积指数2—3,亩干物重抽穗期750—800公斤,成熟期1250—1300公斤。
三、推广的主要技术
1、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的水稻品种,如徐稻3号、徐稻4号。
2、培育状秧:落谷前进行种子处理,适期播种,采用肥床旱育或塑盘旱育秧,培育叶蘖同伸壮秧。
3、适期移栽、扩行缩株,即适龄壮秧及早移栽、浅栽,行距8—9寸、株距3.5—4寸,亩栽1.8—2万穴,每穴3 —4苗,基本茎蘖苗为6—8万/亩。
4、科学配方施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或5∶5,基蘖肥中基肥比例占80%,穗肥分两次施用,分别在倒4叶期占60%、倒3叶期占40%,并根据苗情适当调整。磷肥基施、亩P2O5 6—8公斤,钾肥亩用K2O5公斤。
5、推广节水栽培技术,即采用薄水插秧、深水活棵、浅水分蘖、80%够苗时断水搁田,搁田采用早、多、轻,以后采用湿润灌溉和间隙灌溉直至收获,保证水稻秸青籽黄、活熟到老。
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尤其水稻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
四、观察记载与测产内容
2
记载点、记载内容:①品种、茬口、前茬产量、土质、土壤肥力状况、播期、移栽期、育秧方式、栽插方式、栽插密度、施肥时间、种类、数量、方法,水浆管理、病虫草防治情况;②生育期叶龄进程与茎蘖动态;③秧苗素质:叶龄,苗高、分蘖数、干物重等;④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测定茎蘖数、叶面积、干物重;⑤倒伏与病虫发生情况;⑥成熟期测定取样考种、核实产量;⑦收集整理其他相关资料。
五、实施保证措施
1、组织精干力量,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各种培训,确保超级稻技术落实到户、指导到人、落实到田。
2、统一实施,强化统管能力,重点加强育秧、栽插、施肥、搁田、无害化防病虫草的多个环节,提高实施标准质量与大面积的平衡性。
3、注意苗情监测与典型田块的各种数据资料的积累。 及时总结,迎接项目验收。
灌云县作栽站 2007、03、14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