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理科政治下册期中检测试题4

高二理科政治下册期中检测试题4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2:56:22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级政治(理科)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连同答卷共12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C.现实的货币

B.想象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2.在我国外汇市场上,下列情况属于外汇汇率升高的是

A. 100欧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999元到1 001元 B. 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827.30元到826元 C. 100元人民币能够兑换更多的日元 D.人民币币值上升,外国货币币值下降 3.商品价格决定于

A.商品的价值,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B.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 C.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 4.受油价过高影响,汽车销售量下滑,说明

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 ②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动

③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市场应该增加汽车的供给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③④

5.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C.财政收入状况

B.经济发展水平 D.通货膨胀水平

6.右图为2009年某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该图显示恩格尔系数为

A. 14.0% C. 33.4%

B. 15.4% D. 37.2%

7.为了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社会必须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引导,为此,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③避免盲从,理智消费 A. ①②③

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C. ①②

D. ①

B. ①②③④

8.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根本区别是

A.经济规模的大小

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D.是否以赢利为目的

C.是否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9.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D.扩大就业,增加国家收入的主要途径

10.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地启动起来。”这里强调的是

A.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C.消费与生产互相决定 11.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

①有限责任公司 ②股份有限公司 ③个人独资企业 ④合伙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 D.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2.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有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致力于企业的兼并,努力实现企业重组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3.储蓄存款,是指 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A.个人

B.政府

C.公司

D.法人

14.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选项是

A.吸收存款

B.发行股票

C.发放贷款

D.办理结算

15.债券与股票的共同点是

① 都是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有价证券 ② 都是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

③ 两者的偿还方式相同,都能还本付息 ④ 都能上市买卖,两者的收益风险水平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6.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 A.流动性

B.流通性

C.收益性

D.安全性

17.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

A.按需分配

B.平均主义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18.企业总经理由于经营得法,年终时获得股票奖励。这种收入属于

A.劳动要素的收入 C.技术要素的收入

B.资本要素的收入 D.管理要素的收入

19.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使社会成员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

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20.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是

D.其他收入

A.税收收入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21.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其作用是

A.调节消费

B.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 D.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

C.合理调节投资行为

22.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

A.完备的法律法规 C.市场道德规范

B.有效的行业规范 D.社会信用制度

2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共同富裕 C.宏观调控

B.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D.无产阶级领导

2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C.全面协调可持续

25.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

A.最惠国待遇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互惠原则

2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 B.文化是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的现象 C.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7.近年来,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扑面而来,全世界看到了古老儒家文化散发的深厚魅力。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28.文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的发展看

A.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C.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9.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 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消极被动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30.人们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文化水平

B.文化程度 D.科学文化素质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1.随着物质生活需求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

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

B.人们的文化消费日益多样化,有多层次的需求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文化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32.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准

搜索更多关于: 高二理科政治下册期中检测试题4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级政治(理科)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连同答卷共12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 A.价值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