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版九年级下课文自学辅导--石缝间的生命

语文版九年级下课文自学辅导--石缝间的生命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0:54:05

语文版九年级下课文自学辅导---

2 石缝间的生命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涵。

2、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作者简介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时年19岁。1957年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丑末寅初》《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其中《无名河》曾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高买》获中国作协优秀中篇小说奖。1998年,他的中篇小说《小的儿》获鲁迅文学奖。 鸟瞰课文

本文通过对“撒落到海角天涯”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极度感动的情绪,表达了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抒情散文,涌动着对高扬的生命力的礼赞。石缝间的生命所面临的生存条件异常艰难、严峻,但正是在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显示的震慑人心的非凡力量感动着我们。本篇文章充满着作者对自强不息的生命力的感慨,对壮丽人生的礼赞。石缝间的生命是困厄中的人生的象征,它那顽强、坚韧的生存意识和敢于战胜困境的作为是我们的好榜样。 句段精析 一、疑难妙句

1.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精析:“求生”是生物的本能,而这种“求生”的坚强的意志本身就值得尊重和赞叹。此句点明野草虽看似弱小,但其生命的力量却是强大的。事实证明生命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敬畏生命、敬畏世界应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个坐标,随时为自己找准人生的方位。

2.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精析:写石缝间生命哲学上的意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为环境规定、制约、改变,然而,强者对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主动、积极的。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 3.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痂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 精析:“使高山有了灵气”指明石岩上的松柏给本来光秃秃、冷冰冰的山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顽强”点明了松柏生长时需要克服极大的困难,需要具备极大的毅力和韧性。“扭曲地”“旋转地”“伤疤”点明了松柏生长过程的艰辛,在生长过程中,松柏承受了躯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另外,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问题或某个句子,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反复。“向上,向上,向上”连续反复,表达了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又艰苦的生命过程。

4.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 精析:此句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认为如果一切生命只贪图安逸而不到艰苦的环境中

去锻炼自己,那么这生命就会变得脆弱,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此句点明生命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显示出旺盛的力量,才能得到锤炼和升华。

5.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精析:“生物学的”是指生物本来是尊贵的,有权自认为辉煌,生机不可扼制。“哲学的”是指生命被环境规定着、改造着,适者都是强者,生命就是拼搏。生命的哲学是永无止境的挑战。没有人是一辈子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它布满了荆棘,暗藏了危难,饱含了苦水。可有人还是会不断地去尝试,而冲出荆棘地的人总会变得“富有”。 二、重点语段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至“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精析:这是本文的第三部分,作者层层深入,步步升华,集中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本段先从反面论证生命需要主动寻求生存的空间,再从正面说明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生物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这里正反论证形成对比。最后,在前文具体的描写之后,作者作出理性的思考,把对生命的赞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抒情简短有力,令人鼓舞。作者用大量篇幅,海潮般地倾泻出心中的感悟。他赞叹立足于石缝间的生命的价值,他评说石缝对于锻炼生命的意义,他希望一切生命都应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生存环境。作者写小草、小花、松柏并不是为了表现它们,而是将它们作为自己情感的化身,演绎出丰富深刻的情与理。 审美鉴赏

托物言志,讴歌人生。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对石缝间的生命——野草、蒲公英、松柏的礼赞,讴歌了身处困境、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拼搏进取的人生,也赞美了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

另外,本文还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文章前半部分是对石缝间生命的浓墨重彩的描写,后半部分则是酣畅淋漓、令人振奋的议论和抒情。描写是基础,抒情议论是主旨,是升华。 精题精讲

阅读下面一首诗,体会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看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石灰吟 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指点迷津:这首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要弄清诗人把自己的什么思想感情寄托在什么事物上。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参考答案:诗人借物咏怀、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语文版九年级下课文自学辅导--- 2 石缝间的生命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涵。 2、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作者简介 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时年19岁。1957年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现为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丑末寅初》《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其中《无名河》曾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高买》获中国作协优秀中篇小说奖。1998年,他的中篇小说《小的儿》获鲁迅文学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