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机械液压与传动 教案
压油;
③吸压油腔隔开:配油盘上封油区和叶片。
3、排量及流量计算
(1)排量(图3-18)
∵两叶片处于定子最上边,v密max;处于定子最下边,v密min ∴(V密max-V密min)Z即一转压出油液的体积,即等于一环形体积 故V=π[(R+e)2-(R-e)2]B=4πReB=2πDeB (2)流量
理论流量:qVt=Vn=2πBeDn 实际流量:qV=qVtηv=2πBeDnηv
∵e≠Const→qV≠Const,∴变量泵:e=0→q=0;e的大小变化,流量大小变化;e的方向变化,输油方向变化
【结论】单作用叶片泵可做双向变量泵。
4、单作用叶片泵的特点
(1)∵转子转一转,吸压油各一次,∴称单作用式 (2)∵吸压油口各半,径向力不平衡,∴称非卸荷式。
(3)∵改变e,改变排量V,从而改变流量qv,∴适宜做变量泵。e反方向,→双向变量泵。(双作用叶片泵一般做成定量泵)
(4)∵单作用叶片泵定、转偏心安装,∴其容积变化不均匀,∴存在流量脉动。叶片数越多,脉动越小,且叶片为奇数时脉动较叶片为偶数时小,故一般叶片数为13或15片。
【对比】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较小,故一般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为8、12、16片。
(5)吸油腔处叶片底部与吸油腔相通,压油腔处叶片底部与压油腔相通,受力均衡,叶片伸出依靠离心力的作用。∴转速不宜太低。
0(6)叶片有后倾角?,以便于叶片伸出。一般??24。
二、双作用叶片泵 1、双作用叶片泵的组成
定子、转子、叶片、配油盘(配流盘)、传动轴、壳体等。图3-19。
2、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V密形成:定子、转子和相邻两叶片、配流盘围成;
V密变化:转子顺转→左上、右下,叶片伸出,V密↑,吸油;右上、左下,叶片缩回,
V密↓,压油;
吸压油口隔开:配油盘上封油区及叶片。
3、双作用叶片泵的特点
(1)∵转子转一圈,吸、压油各两次。∴称双作用式 (2)∵吸、压油口对称,径向力平衡。∴称卸荷式 (3)定子、转子同心安装,排量不可变,∴适宜做定量泵。
(4)存在流量脉动。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较小,故一般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为8、12、16片。
(5)叶片伸出依靠离心力和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转速不宜太低。
0(6)叶片有前倾角??10~14。
4、YB1型叶片泵的结构
(1)型号含义:YB-叶片泵;1-改进型。 (2)总体构造
教材图3-21。前泵体6、后泵体1、左配油盘2、右配油盘5、定子4、转子11、叶片12、传动轴10。
(3)转子的结构特点:窄槽、内花键
(4)配油盘的结构特点:吸油槽口与吸油腔连通;压油腰形槽与压油腔连通。三角槽作用:避免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环形槽作用:使叶片抵靠在定子内圈上。
(5)定子的过渡曲线:等加速等减速曲线。其解析式如下:
??r?2?R?r??2???0??????2??; ,
2??2r?R?4?R?r????????????? ??2?,?2?200(6)叶片前倾角??10~14(YB为??13)。目的有二:一是减小叶片弯矩及摩擦;
二是便于叶片缩进。见课件受力分析。
(7)定位销作用:1)使配油盘正确定位;2)使定子、转子、配油盘等构成一装配体,便于装配。
三、提高叶片泵压力的措施
叶片底部受力:F?p?A,定子对叶片的作用力N与叶片对定子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即有N?p?A。压力太高,定子、叶片的磨损严重,因此,要降低N的
大小。措施如下:
1、减小作用在叶片底部的压力:阻尼槽,内装式减压阀;
2、减小叶片底部承受压力油作用的面积:复合式叶片(字母叶片、阶梯叶片); 3、使叶片顶端和底部的液压作用力平衡:双叶片,弹簧式叶片。
四、叶片马达
1、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
图3-24,叶片受力差构成的力矩推动叶片和转子旋转。
2、叶片马达的结构特点
①径向叶片槽保证双向旋转; ②蝶形弹簧保证密闭容腔形成; ③单向阀保证叶片底部通压力油。
第7讲 轴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马达
一、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2、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计算 3、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典型结构 二、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1、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2、A7V型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构造 三、轴向柱塞马达的工作原理
一、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教材图3-25。由柱塞、回转缸体、配油盘、斜盘等组成。特点:柱塞轴线平行或倾斜于缸体的轴线。
① V密形成:柱塞和缸体配合而成;②V密变化:缸体逆转:后半周,V密增大,吸油;前半周,V密减小,压油;③吸压油口隔开:配油盘上的封油区及缸体底部的通油孔
2、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计算
(1)排量
若柱塞数为z,柱塞直径为d,柱塞孔的分布圆直径为D,斜盘倾角为γ,则柱塞的行程为:h=Dtanγ
故缸体旋转一圈,泵的排量为:V=Zhπd2/4 = πd2/4·Z·D·tanγ
【变量原理】①γ= 0→q = 0;②γ大小变化→流量大小变化;③γ方向变化→输油方向变化。∴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可作为双向变量泵
(2)理论流量:qvt =Vn=πd2/4·D(tanγ)·Z·n (3)实际流量:qv = qvtηv =πd2/4·D(tanγ)·Z·n·ηpv
3、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典型结构 1、XBSC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2、CY14-1B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1)主体部分结构
中心弹簧机构:中心弹簧的作用:使泵具有自吸性能,提高容积效率 缸体端面间隙的自动补偿:中心弹簧,缸体底部通油孔p
除中心弹簧使缸体紧压配流盘外,柱塞孔底部的液压力也使缸体紧贴配流盘,补偿端面间隙,提高了容积效率
A、滑靴和斜盘 柱塞头部结构:
球形头部——和斜盘接触为点接触,接触应力大,易磨损。 滑靴结构——和斜盘接触为面接触,大大降低了磨损。 B、柱塞和缸体 (2)变量部分结构
变量机构:手动*—转动手轮控制斜盘,改变倾角即可
自动——
3、XB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图3-31。通轴泵。
二、斜轴式轴向柱塞泵
1、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2、A7V型斜轴式轴向柱塞泵的构造
图3-33。
三、轴向柱塞马达的工作原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