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编]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doc
精品 教育 试卷 习题 文档 (2)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4分)
(3)如果A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什么影响?(6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4分) (2)说出甲的地貌,类型并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4分)
(3)设计中欲在丙处建设一大型水库,水库选址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4分)
9
精品 教育 试卷 习题 文档 参考答案
题号 1 答案 C 题号 16 答案 B 2 B 17 A B C D B A
1. C 2. B 3. D
1.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是恒星与其绕转行星组成的恒星系统,其级别相当于太阳系,C对。总星系、银河系比太阳系高,是由许多恒星系统组成,A、B错。地月系是行星系统,D错。
2.“鲸鱼座γ星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该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B对。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A错。外观和所处的位置与一般行星差异不大,不能表示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C错。该行星体积质量较大,有厚厚的大气,不表示适宜生命呼吸,D错。
3.若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应是大太阳黑子活动,它一般温度低于周围区域,A错。不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B错。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C错。黑子活动平均周期为11年,D对。
点睛: 恒星与其绕转行星组成的恒星系统,其级别相当于太阳系。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该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黑子的温度低于周围区域。
4. C 5. D
4.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地表海拔越度,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
10
3 D 4 C 5 D 6 B 7 A 8 D 9 C 10 11 12 13 14 15 C B C D B C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A 精品 教育 试卷 习题 文档 曲线甲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甲为表达地壳厚度的曲线,故C正确。 5.读图可知,图中基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错误,D对;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故A错;山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平原地区为30千米左右,故C错误;故答案选D项。
【考点定位】地球的内部分层,地壳的厚度与地势的关系。 6. B 7. A 【解析】
6.由图可知,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越大,则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则在不断变小。故选B。
7.随着纬度升高,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减小,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则夏至日达不到遮阳效果,即夏至日阳光会照射到室内,故需要延长屋檐长度。故选A。 8.D9.C
8.12月22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图中丁处昼长于夜,位于南半球,故选D。 9.读图可知,丙昼长为12小时,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故选C。
10. C 11. B 12. C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10.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
11.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故选B。
11
精品 教育 试卷 习题 文档 12.阴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答案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
13. D 14. B 15. C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3.结合纬度位置判断,甲图中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北半球是冬季。 图中0°~10°受东北信风带影响,盛行东北风 ,故A说法错误;10°~20°受东北信风带影响,盛行东北风,故B说法错误;20°~30°受副高控制,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故C说法错误;30°~40°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南风,故D说法正确。故选D。
14.根据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乙图中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是夏季。结合上题分析,甲表示1月份、冬季,故AC项错误。乙表示7月份、夏季,故B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B。 16.B17.A
16.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故选B。
17.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A。 18.B19.C 【解析】
18.海陆间水循环,海水蒸发,b为海洋,陆地降水,a为陆地;③是径流,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环节②是海水蒸发,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有③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