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试题精选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答题参考】小学教学的任务是: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坐、立、行、阅读、书写的姿势,有规律又节奏的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还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美学基础知识,逐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4.【答题参考】
(1)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发展过程、交往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学生的学习活动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3)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双方关系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在角色上实现这样几个转变: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5.【答题参考】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担负着传递人类认识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学能够便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青少年的个体发展能在较短时期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从而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作用直接地、具体地表现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首先,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其次,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以教学为主,要求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论述题
【答题参考】第一,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与生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立活动。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工、农、商等部门的根本点。第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以
教学为主。苏联20—30年代、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定以教学为中心,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则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试题精选 教学(下)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3.讲授法 4.谈话法 5.讨论法 6.教学组织形式 7.班级授课制 8.分层教学 9.复式教学 10.学业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A.教学目的 B.教学原则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4.《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5.( )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较大的应用性,但对太复杂、太简单的内容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 A.实验法 B.发现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6.( )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A.教学基本步骤 B.教学程序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 D.道尔顿制 8.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夸美纽斯 C.斯宾塞 D.杜威
9.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 D.道尔顿制 10.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1.具有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的特点,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比较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2.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 )。
A.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3.特朗普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A.个别化教学 B. 集体化教学 C. 综合化教学 D. 课堂教学
14.教师教年龄较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
A. 特朗普制 B. 道尔顿制 C. 贝尔—兰卡斯特制 D. 开放课堂
15.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 )。
A.主要手段 B. 辅助手段 C. 中心手段 D. 内在手段 16.以下属于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是( )。 A.单一课 B.技能课 C.练习课 D.综合课 17.在教学环节中,备课是上好课的( )。
A.先决条件 B.中心环节 C.决定因素 D.重要环节 18.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9.在教学工作中,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环节是( )。
A.课外辅导 B.上课 C、布置和批改作业 D.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0.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21.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 )。
A.直观性原则 B.乐教与乐学统一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2.直观性原则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的。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B.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的能力 D.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E.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正确选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D.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E.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E.学不躐等 5.教学方法是指( )。
A.教师教的方法 B.学生学的方法 C.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D.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 E.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的形式 6.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E. 练习法 7.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有( )。 A.发现法 B. 练习法 C. 演示法 D. 实验法 E. 谈话法 8.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
A.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实验法 E. 读书指导法 6.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E.练习法 7.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有( )。 A.发现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E.谈话法 8.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E.读书指导法 9.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 )。
A.情感性 B.双边性 C.教育性 D.发展性 E.艺术性 10.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班级授课制 D.特朗普制 E.分组教学制
11.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局限性表现在( )。
A.难以因材施教 B.不能大面积培养人才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缺乏灵活性 E.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12.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分,课的类型有( )。
A.讲授课 B. 演示课 C. 练习课 D. 检查课 E. 复习课 13.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是( )。
A.组织教学 B. 复习过渡 C. 讲授新教材 D. 巩固新教材 E. 布置课外作业
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来分有,课的类型有( )。 A.单一课 B. 演示课 C. 练习课 D. 讲授课 E. 综合课 1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 )。
A.备课 B.复习 C.上课 D.考试 E.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6.教师撰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 )。
A.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教学计划 C.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D.课时教学计划 E.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17.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布置课外作业 D.检查复习 E.巩固新教材 18.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 )。
A.复习、预习 B.阅读课外书籍 C.书面作业 D.口头作业 E.实践活动作业
19.测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测验有( )。
A.论文式测验 B.客观性测验 C.问题情境测验 D.主观性测验 E.标准化测验
20.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是指( )。
A.观察 B.考查 C.调查 D.考试 E.测验 四、填空题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________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2.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3.苏格拉迪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我们把他的这种教学称为________。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之新”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________原则一致。 5.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发展的顺序进行。
6.根据讲授本身的特点和讲授科目、内容的不同,把讲授法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讲演等类型。 7.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________的能力。分为________和启发谈话两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