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试题精选

教育学试题精选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1:44:41

1、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

答:“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即生活”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才是值得向往的?教育怎样为创造美好生活尽力?教育又怎样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足与弊端?尤其是,教育本身怎样才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典范?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我行我素。

杜威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要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杜威的希冀是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两者相同点:承认教育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反对将教育与生活分离;认为生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承认教育对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

不同点:(1)定位不同。前者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核心,后者认为教育也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学校是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活包含教育。(2)前者强调了生活的重要性,对系统教育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后者更强调两者的契合。(3)后者更注重把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美好的生活。

六、案例分析题

任何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总是以一定目的设定作为起点和归宿。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特点,人们对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期望,在观念上有着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就是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在成长中明确的追求,即自我教育的目的。教育学研究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罗列人们的这些带有差异的目的,而是要研究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由国家机关指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它的指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试题精选 德育

一、名词解释

1.德育 2.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3.德育的社会功能 4.德育的任务 5.道德教育 6.政治教育 7.思想教育 8.小学德育 9.小学德育过程 10.爱国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1.( ) 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A. 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目标 D.德育规律

2.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是指( )。

A.德育方法 B.德育内容 C.德育模式 D.德育过程 3.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 )。 A.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

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教育者的价值观 4.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 )。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社会实践教育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 A.基础 B.途径 C.关键 D.内容 6.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7.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 A.手段 B.方法 C.途径 D.内容 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9.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1.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1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3.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4.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导向性原则 15.( )是为达到德育自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1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17.“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6.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9.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辩、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讨论法 D.品德评价法

20.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21.( )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A.皮亚杰 B.杜威 C.柯尔伯格 D.卢梭

22.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 )。 A.涂尔干 B.罗杰斯 C.卢梭 D.皮亚杰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小学德育内容有 ( )。

A.爱国主义教育 B.理想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劳动教育 E.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2.小学德育的特点具体表现 ( )。

A.发展性 B.活动性 C.基础性D.生活性 E.开放性 3.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是 ( )。

A.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 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教育者的价值观 E.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4.德育过程通常是由 ( )四个要素构成的。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目标 D.德育内容 E.德育方法 5.道德过程的特点有 ( )。

A.主体性 B.实践性 C.统一性 D.渗透性 E.长期性

6.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 )的原则。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E.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7.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 )。

A.针对性 B.多开端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E.权威性

8.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是 ( )。

A.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说服 D.榜样 E.劳动

9.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 )。

A.应是相同的 B.应是完全不同的 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E.以教育原则为主导 10.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E.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1.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创设良好的情境 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E.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2.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

A.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B.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C.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D.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E.发扬民主,获得群众的支持

13.运用说服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 )。

A.明确目的性 B.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C.注意时机 D.选好学习榜样 E.以诚待人

14.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 )。

A.讲解 B.报告 C.表扬 D.批评 E.参观 15.参与式方法主要包括( )。

A.榜样示范 B.陶冶教育法 C.讨论法 D.角色扮演法 E.自我教育法

16.在德育方法中,( )是陶冶法的典型特征。

A.摆事实、讲道理 B.创设良好的情境 C.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 D.操行评定 E.潜移默化 四、填空题

1.广义的德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小学德育应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对儿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以使其形成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3.德育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小学德育的特点。

4.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________。

5.自我教育能力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构成。

6.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使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

7.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________和主体设计。

8.________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是小学德育过程的本质。

9.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二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10.儿童品德是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11.柯尔伯格的研究表明,只有________ 学生现有水平一个阶段的道德说理和矛盾冲突才会有力地促进道德发展。

12.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因素共同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13.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________ 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14.所谓________ 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15.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________ 和________ 。

16.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________ 。 17.________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8.德育的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9.我国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20.________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1.陶冶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2.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________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学试题精选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 答:“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即生活”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生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