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分类及有效性分析

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分类及有效性分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3 15:47:57

2006年,调研目的是:分析前人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分析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调研目前国内外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定义、内涵以及分析方法,分类方法等内容。搜索的关键词包括:校际协作学习、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活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协作学习活动工具、collaborative learning、collaboration、telecollaborative learning、distance learning。

经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国内外有关协作学习活动的资源与支持工具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少部分的研究将关注焦点放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有形的认知工具即技术设备上,如在线笔记本、检索工具、学习日志、电子白板、编辑工具、通信软件、视/音频会议、BBS、E-mail、聊天室和各种即时通话工具等,已有的研究也是基于这种有形的工具而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及分析。而对方法、模型、资源、脚手架等抽象工具的关注却是比较欠缺的。

基于活动理论的启示,1999 年,Gifford&Enyedy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建议,以活动为中心设计和分析CSCL(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处于整个模式的中心位置。它要求CSCL系统的设计应该集中于设计活动,以学习活动来促进学习者培养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并通过利用中介资料和仿真社会结构开展具有目标指向性的活动。基于这一观点,无论是其他的社会行动者还是文化工具都可以被认为是活动过程中支持学习者协同学习的资源。

为此,基于活动理论和Gifford&Enyedy的思想,华南师范大学的马秀芳、柯清超、曹玉老师设计了以活动为中心的专题协作学习系统(Activity-centered and Theme-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ystem,简称ATCoLS)。系统的设计思想如下:

1. 分析基于专题的在线协作学习的特点及其包含的所有可能的活动,得到ATCoLS

系统应该设计的活动类型。

2. 分析完成所有这些活动可能需要的辅助工具和相关资源,得到ATCoLS系统应该

设计的工具和资源。

3. 分析、概括基于专题的协作学习的特征,特别是其过程和产出。 4. 综合以上分析结构,形成ATCoLS系统设计框架。

他们通过基于专题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活动分析结果,提出了为完成这些活动可能需要的辅助工具和相关资源的类型,这个分类方法中没有与培养协作技能相关的工具,按照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Johnson, D. W. & Johnson, R. T.)的理论,协作技能的培养是协作学习的一个关键要素。他们认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协作学习有五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

4

4

5

Bernard R. Gifford, Noel D.Enyedy. Activity Centered Design: Towar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CSCL [DB/OL]. http://www.gseis.ucla.edu/faculty/enyedy/pubs/Gifford& Enyedy_CSCL2000.pdf 5

马秀芳 柯清超 曹玉.以活动为中心的专题协作学习系统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5.5总第220期

5

(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个人责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和小组自加工(Group Processing)。因此培养协作技能的工具也是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考虑到协作策略在小组协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已有的协作学习活动项目中忽视了对这类支持工具的开发,因此在原有的工具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特补充这一类工具,对上述工具的分类方式做了相应的扩展,形成了九类校际协作学习支持工具,见表1。

表 1 九类校际协作学习支持工具

6

编号 一

二 活动 建立专题 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子主题形式 制定小组研究计划,任务分工 小组协作 搜集相关资料 资料分析和加工 制作研究报告、完成任务 评价学习过程和产出 记录活动日志 工具或资料 创建主题的工具,包括主题名称、主题简介、主题类型等 分析主题和形成子问题的工具 建立学习小组,确定计划,分解任务、指派任务的工具,包括谁何时做什么,怎么做等 培养协作技能的工具 上传、保存和显示资料的工具 选择、查阅资料,并能表达个人对该资料观点的工具 制作研究报告、表达小组完成任务情况的工具 评价小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小组协作水平和个人贡献的工具 记录何时、谁、在哪里、做什么、效果如何的工具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在“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学校间的协作学习活动”中,项目组设计、开发了43种教师、学生使用的支持工具,并且按照表1的工具分类进行了归类整理,其中项目组没有开发第九类支持工具,即记录活动日志的工具,因此工具分类表中没有这类工具。

6

Roger T. and David W. Johnson .An Overview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J. Thousand, A. Villa and A. Nevin (Eds).Creativity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Brookes Press.Baltimore,.1994.

6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过程

3.1.1.

文献调研

在确定论文选题后,开始了前期的文献调研工作,调研目的:分析前人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分析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调研目前国内外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定义、内涵以及分析方法,分类方法等内容。

3.1.2. 确定工具分类

根据文献调研的结果以及实际开展活动时开发的支持工具的作用,确定了工具分类的方法,并按此分类方法对在本次活动中开发的43种支持工具进行了归类与整理,形成了工具分类表。

3.1.3. 设计问卷

根据本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即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有效性,以及本项目的研究需要,确定了问卷的调研范围,并据此开发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版本的网上问卷(见附录)。

3.1.4. 问卷调查

确定问卷的调查对象,即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基本完成所有的活动成果的21所学校,通过论坛通知、打电话、E-mail等方式请这些学校的师生填写网上问卷。

3.1.5. 访谈

在本项目临近结束的时候,选取了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西、湖北、宁夏、甘肃等八省的九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走访,其中对支持工具有效性的访谈以集体访谈的形式分别对参与项目的主要教师和学生进行。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软件,按照前期工作中归类整理出的工具分类表,根据工具的类别,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结合理论知识以及前期的文献调研,对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支持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另外,根据访谈资料,对其中有关支持工具有效性的访谈进行了研究分析,收集了一些重要的反馈的信息,作为问卷数据分析的补

7

充。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调研法

文献期刊的调研主要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展开,调研时间范围为1990~2006年,调研目的是:分析前人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分析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调研目前国内外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定义、内涵以及分析方法,分类方法等内容。搜索的关键词包括:校际协作学习、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活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协作学习活动工具、collaborative learning、collaboration、telecollaborative learning、distance learning。

3.2.2. 问卷调查法

项目组开发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版本的网上问卷,最初参与“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学校间的协作学习活动”的学校是47所,问卷的研究对象是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基本完成所有的活动成果的21所学校,共回收36份教师问卷和27份学生问卷。问卷的调查范围包括师生参与活动的协作方式,使用协作平台的情况,使用协作活动手册以及支持工具的情况,活动结束后的收获,遇到的问题以及反思。其中,本文专门针对其中支持工具有效性的问题(即教师问卷中的第10题,学生问卷中的第9、10题),通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为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有效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3.2.3. 访谈法

项目组在“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学校间的协作学习活动”临近结束的时候,选取了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西、湖北、宁夏、甘肃等八省的九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走访,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校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开展的情况,参与活动过程中活动指导手册与支持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收获,遇到的问题以及反思。其中对支持工具有效性的访谈以集体访谈的形式分别对参与项目的主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笔者对其中支持工具有效性的访谈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为研究工作进一步提供依据。

4. 校际协作学习支持工具的有效性分析

4.1. 总体分析

全国初中“百间教室”校际协作学习活动针对教师和学生开发了两个版本的调查问卷,最初参与“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学校间的协作学习活动”的学校是47所,问卷的研究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06年,调研目的是:分析前人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分析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调研目前国内外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定义、内涵以及分析方法,分类方法等内容。搜索的关键词包括:校际协作学习、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活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协作学习活动工具、collaborative learning、collaboration、telecollaborative learning、distance learning。 经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国内外有关协作学习活动的资源与支持工具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少部分的研究将关注焦点放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有形的认知工具即技术设备上,如在线笔记本、检索工具、学习日志、电子白板、编辑工具、通信软件、视/音频会议、BBS、E-mail、聊天室和各种即时通话工具等,已有的研究也是基于这种有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