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通新生300天》学习经验总结
【复习第五节《底部芝麻功》】
首先补充一下课件的内容“成交量柱状图上的柱体小得像芝麻点一样,比其5日、10日、20日均量线来显得矮很多。”我们知道,根据数学移动平均线(就是我们常说的均量线和均价线)的计算方法关系,只要6天时间,5日均价线就会降低很多,几乎和当日成交量等高,所以要想找到多周期的芝麻点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怎么理解才是正确的呢?
1.在成交量萎缩的时间比较短暂的情况下,成交量柱状图上的柱体小得像芝麻点一样,比其5日、10日、20日均量线来显得矮很多。 2.或者,在成交量萎缩的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均量线呈空头排列,就是从上到下依次是60或120、20、10和5日均价线,或者20、10和5日均价线相互纠集粘合。比如上一个章节中示例的中海集运和亚宝药业。 补充:
1.有些股票呈阶梯或波段式运行,所以会出现多次的芝麻量的成交量组合形态,每一次的缩量都是介入前的参考点;
2.芝麻量的时间有长有短,一旦增量,就是介入的机会。时间的长短受到主力控盘度和操作风格或板块热点等等因素所决定,我们不易判断和得出结论。但可以通过观察成交量的再次异动而发现其中的端倪;
3.相对于K线,也会出现水平运行状态或波段振幅明显减弱的芝麻K线,就是我们常说的“拉链”走势。同时股票每日的振幅不大,一般都在2%以内。
由于现在股票运行节奏的加快,有些底部芝麻功的形态运行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我们来重新综合整理一下:
1.绿豆量芝麻点。就是形成明显的缩量量潮,期间可能偶尔出现增量,但没有持续性。并且出现连续两天极度缩量,就是成交量低于5日均价线,而且5日均价线基本走平。如果股票持续缩量,则以课件内容为准; 2.K线组合可以是横盘或小波段运行;
3.【技术要点】成交量萎缩到极致就是反弹上涨的前夜,形成右边坑沿时介入。 这样的形态比较常见。
【复习第六节《月均线系统的综合运用》】
前几讲,都涉及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顶部和底部或者阶段顶部和底部的确认。 强调和补充两点:
1.月均价线系统常用来监视股价头部,与30或60分钟K线图结合使用更具灵敏性;
头部卖出点,股价经过大幅上涨后形成高点或高点平台,月均价线系统出现死叉和价压,股价跳空低开。股价跌破60分钟K线的20周期均价线。在平台位置,没有出现明显的放量,或放量后股价的涨幅效果不够理想(高位量价背离)。这些都是头部信号; 2.月均价线系统与季均价线系统结合使用,对监视股价底部状态有较好的效果。 3.通过对成交量变化(大小)、性质(买卖)和作用(对涨跌的影响,就是虚量和实量。)的观察也是一个确认头部和底部的重要辅助依据之一;
4.月均价线系统既有月价托,也有均价线之间的空间排列组合。在以后学习到《老鸭头》、《天眼地量》和《空中盘旋》时都有一定的应用。
本章节出现了一个概念就是“三线顺上不看空”,就是月均价线系统呈多头排列,应该以持股待涨为原则。如果是“五线顺上”并出现明显的增量,则会出现一轮更为明显的涨势,甚至是主升浪。
5.【技术要点】3线顺上不看空。顺上后均价线保持通气。在30分钟K线里如果出现卖出信号,这时候再回来参照一下日K线的形态,否则容易被洗盘动作所蒙蔽。
【复习第七节《季均线挤出大黑马》】 条件:
1.左侧的K线超跌后长期横盘,否则主力没有时间和空间建仓;
2.领先于大盘启动的股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3.形态上有“左平台”(增量)、“水平平台”(缩量)和“右平台”(更大的量)。我们可以理解为主力建仓、锁筹清洗短线获利筹码和正式启动的过程。重点强调的是,三个平台都在季价托之上,否则股票的涨幅会受到影响。 补充:
1.季均线挤出大黑马其实就是季价托带动的股价上涨。在长期超跌的前提下,季价托的形成标志着行情的正式反转;
2.日后的黑马与否会受到板块热点、介入的主力资金实力和各种利空利好等等因素的影响。只要经过长期下跌再出现季价托,介入后长期持有,则所有的股票都是大黑马;
3.即时的黑马应该是股票的季价托要先于大盘季价托的形成,并且用一个较高位置的平台代替回调来进行整理。这也是这个技术形态的要点;
4.【技术要点】要早于大盘形成季价托,这样的股票就是整个市场的领涨股。
【复习第九节《短长结合的均线系统》】 我们结合课件内容总结一下:
1.当60日均价线呈上扬姿态的时候,5和10日均价线产生金叉都是买入点,而且是金叉梯次抬高,我们给它取个名字“金叉节节高”。一般都会看到一个成交量的配合动作——涨(股价涨)放(放量)跌(股价跌)缩(缩量)。(黑马草上飞走势的股票具有特殊性)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通气,通气是指5和10日均价线在股票回档过程中不能死叉60日均价线;
2.当60日均价线呈下压姿态的时候,5和10日均价线发生死叉都是卖出点。有了第一条的对比,后一点就比较容易理解。
3.在股价突破或跌破60日均价线之前,一定会出现大量的底部或顶部的其他技术形态。所以,股价突破或跌破60日均价线是最后的确认信号。这个技术既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大家注意鉴别,鉴别的要点是前期有没有底部和顶部的其他信号。
【价托与价压之间的转化关系总论】
1.分析和研究价托与价压之间的转化关系就是为了揭示其中运行的规律。找到有紧密联系的托压转换关系和排除没有联动性的托压转换关系;
2.排除刚刚上市的新股,所有的股票在形成价托前一定曾经出现过价压,反之在形成价压前一定曾经出现过价托。当一个价托出现时,下一个价压的位置一定高于这个价托。当一个价压出现时,下一个价托的位置一定低于这个价压。对比两个连续的价托或价压之间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以及对比两个连续的价托和价压(或价压和价托)之间的时间上的关系,对于判断该股票的趋势和强弱具有指导意义;
3.在分析和判断价托与价压之间的转化关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时,应该以长期趋势为依托来进行论证; 4.价托与价压之间的转化关系依据级别和其实用性,可以分为月线级别和季线级别。月线级别更为常见;
5.研究价托与价压之间的转化关系就是为了对前面出现的价压或价托的真伪进行甄别,以免与趋势相悖反向操作; 6.在一轮熊市行情中(假)托转压会频繁出现。在一轮牛市行情中(假)压转托会频繁出现; 7.行情的反转开始于季价托或季价压的出现,结束于振荡市之中。 【复习第十节《双价托》】
我们就课件内容再深入探讨一下:
1.课件中示例的图片,有些双价托相距的位置比较远,中间运行的时间比较长,每一个价托都带动了一轮明显的波段性上涨。这样的双价托,按两个单一价托所起的助涨作用来理解比较客观和贴切;
2.在30到40个交易日左右连续出现价托—→价压—→价托时,我们按照双价托来对待。我们就这个形态进行一下补充论述:
①双价托有水平双价托、左低右高双价托和左高右低双价托三种形态。如果出现双价托形态,那么它们之间一定有一个价压作为间隔而出现;
②一般情况下第一个价托是在股价在短期内发生超跌和超涨后而形成的,当价托形成后,股价也到达了第一个波段的顶点。总体对比观察可以发现这个波段的涨幅并不大,只是对某一个压力位进行的一次冲击而已;(单一的价托,如果是超跌和超涨形成的,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③双价托的市场意义和操作原则,课件里都有很明确的说明。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双价托是一个确认底部或阶段底部的过程。第二个价托是可靠的买入点;
④双价托可以是月价托也可以是季价托。月双价托的可靠性比较大。季双价托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情况也非常复杂,很难总结其中的规律性。所以我们一般使用月双价托来指导操作;
⑤每个价托都应该有一个相对的放量动作与之配合,就是同比回调前,有一个增量的动作; ⑥出现季双价托的股票,股票的走势不是特别平缓(滞涨股或弱势股)就是剧烈振荡;
⑦双价托往往产生于S形穿越60日均价线的技术形态当中。引申一步来说,就是股票面对重要压力位而采取的碰撤穿压连贯动作当中的碰(形成价托)撤(形成价压)穿(形成价托)。(碰撤穿压的压一般会形成5和10日均价线短暂的靠拢或闭气。个别股票会出现明显的回调,这样的股票一般偏弱。)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会在以后的相关章节详细论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