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8-可持续发展
3.请你考虑解决措施,设计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的关系式。 【参考答案】
1.这个论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2.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于周围其
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 整体。这个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是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第二,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的发展要依赖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地球不堪负担,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环境恶化、资源的滥用乃至枯竭,必然要阻碍经济的发展。第三,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就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使三者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不仅影响当前的发展,并且会殃及后代,祸及子孙。
3.如下图所示
五.2000年4月22日是世界第 个地球日,地球日是由 (国家名)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了“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这次活动以“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作为主题,取得了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间环保的力度。
1.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33 页 共 41 页
http://hbtk.126.com
A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B 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C 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D 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2.你认为绿色生活可以包括以下哪些? A 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B 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C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D 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E 循环回收
3.今天,人们推崇实行“清洁生产”活动,在废物循环领域,专家提出了所谓的4R设计准则,即REDUCE、REUSE、RECYCLE、RECOVERY。它们的含义是 、 、 、 。
【参考答案】 30 美国 1.A、C、D
2.A、B、C、D、E
3.节俭、再利用、再循环、再回收 六.阅读下列三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预测,如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10亿。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则有可能达到190亿。这将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
材料二 联合国近期一份报告发出警告,水资源缺乏将引发冲突。目前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40%的人口供水不足。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到2010年,世界许多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并将因此发生冲突和战争。本世纪战争基本上源于石油竞争,而到21世纪,许多政治和社会纷争,将会以水资源为导火线。
材料三 世界环境恶化是多方面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出现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增加;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减少1%;臭氧层的损耗大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并将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大量废弃物将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1.什么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将下面各选答案填入相应空格内。
备选答案: ①滥伐森林 ② 水土流失严重 ③ 沙暴盛行 ④ 气候恶化 ⑤ 沿海低地被淹 ⑥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⑦ 水旱灾害增多 ⑧ 农
11 大牧业减产 ⑨ 风沙侵袭良田 ⑩ 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 ○
12 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只填序号) 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
3.上述三组材料主要体现了什么哲理? 4.上述三组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34 页 共 41 页
http://hbtk.126.com
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
3.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4.这三组材料足以说明,全球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如果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以及继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地控制,人类将失去生存的权利。所以,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七.阅读下文,完成以下不定项选择题:
宁夏西吉县黄土高原区有个黄家二合的小流域。这里的人民遭受生态环境恶化和贫穷落后的无情冲击;蒜黄色的天、地和阳光,满目疮瘦的光山秃岭,可是人们还要刨草根当柴烧。每平方千米一年的水土流失量达到7000多吨。为了粮食,他们拼命耕作,田越垦越多,粮超产越少,山越开越荒,人越来越穷。吃着国家的返销粮,身穿陆海空三军送来的救济衣,每人每年才能挣30多元钱。
当年,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来到这里调查后说“要生存,要脱贫,只有让黄土地披上绿装”。他们引导当地农民调整土地利用方法,逐步把一部分耕地退还为林地、牧地,大面积营造薪炭林,种植人工牧草,实行草田轮作,修筑上坝和梯田十年后,奇迹出现在这块黄土地小流域边。榆树、刺槐、红柳使原来的荒山、秃岭一片青翠,茸茸的牧草给遍野黄土铺上一层绿色的“毡毯”,林草覆盖率从过去的1.8%提高到63%,水土流失量减少了90%,畜产值增加了5倍多,粮食产量增加了3倍多,人均年收入达到730元。当地许多农民学会了向周围乡亲讲保护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科学道理。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艰辛劳动和科学实验,为治理黄土高原总结出有益经验,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1.从宁夏西吉县人民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牧的事例,可以分析出可持续发的含义是
A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B 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拓展环境承载量,主动地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C 为保护现有资源,严格控制经济的发展,放慢开发与改造自然的步伐 D 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造成危害
2.从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用科学理论指导西吉县人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 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因此,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
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35 页 共 41 页
http://hbtk.126.com
B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C 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
D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当前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
3.从北京林业大学师生帮助西吉县人民脱贫致富的事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 B 保护生态环境,脱贫致富
C 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从北京林业大学师生帮助西吉县人民脱贫致富这一事例给我们提供的哲学启示是
A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B 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答案】 1.D
2.B、C、D 3.D
4.A、B、C、D 八.材料: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张,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该现象对今天发展经济有什么启示?如何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间关系? 3.这一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参考答案】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清代经济、人类与环境关系、联系观点。其目的在检验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阐释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而在乾隆时出现“占地”现象则应考虑当时的政治、经济特点。可持续发展已是公众的认识,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1.反映了乾隆时期普遍出现了与水争地、争占河道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经过“康乾盛世”的发展和摊了八亩对人口控制的松弛导致人口过剩、土地不够耕种,破坏生态平衡的盲目开荒便开始发生了。
2.①我们必须将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学综合学科网
第 36 页 共 41 页
http://hbtk.126.co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