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课 改革开放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9课 改革开放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掌 握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以史带论理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原理 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识图分析判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断特征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 评价政策 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民族复兴责 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任 感 复兴大业 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青年学生唯物史观 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 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情感体验适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应环境 力 了 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材料归纳法: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学生朗读课文] [导入新课]
展示文字材料:
“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
教师提问:这是中国哪一座城市?(深圳) 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导入新课:我们也一起了解一下惠安县城的变化,下面大家就和老师一起去感受改革开放的魅力。 [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一、考试目标要求: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重点课,要求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要内容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知识结构线索
通过课件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大体印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
对内改革 乡镇企业的发展
改 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革
开 目的: 放 步骤: 对外开放 格局: 意义:
三、课文问题探究
[对内改革]
(一) 农村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提出问题:
1、 改革是从农村还是从城市开始的?(农村)
2、 在农村进行了怎样具体的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 哪个地方最早开始进行这样的改革?具体在哪一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演示多媒体图片)
4、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由农户长期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户有土地的使用权;分
配方式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5、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的发展有何意义?(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
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同时也使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 乡镇企业的发展
出示课件,展示改革后乡镇企业的发展新景。
(三) 城市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 提出问题:
1、 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从哪一年开始的?(国有企业的改革;1985年)
2、 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所有制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以后国有企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展示多媒体图片)
4、 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课堂练习1)
[对外开放] 学生阅读课文与材料回答问题:(播放歌曲)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提示学生从目的、意义上进行理解)
(一是为了吸收侨资、外资;二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三是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由外到内。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演示多媒体图片)
【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教师进行分析。
④“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为什么?(深圳,厦门等) ⑤展示一下你所找到的改革开放的成就材料。(以惠安为主线)(有时间可讲)
⑥从一系列开放城市的发展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让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提示答案:不管任何城市都要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与机遇,加快自身建设与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兴旺的灵魂;
这些城市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做法是正确的。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建设才会取得巨大成就。等等
思考题:
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提示:以前的开埠通商,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课堂练习2)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反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