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轴对称(一)教案
《轴对称(一)》
◆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 设计思路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轴对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1.在观察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教材中提供的图形,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在操作中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在教学中,通过折一折,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完全重合,清楚地看到对称轴的出现,从而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问题导入: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材23页例题) 过程讲解:
1.观察图形,寻找共同特点
观察这五个图形,发现这些图形沿某一条直线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了解物体的对称性
以一条直线为界,如果物体具有左右两边或上下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这种特征,就说这种物体具有对称性。
3.折一折,看一看
1
发现:上图中的两个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以上面的图形为例,把第二个图形对折后,会发现点和点分别重合,线段和线段也分别重合。像这样把图形对折后,图形的上下两侧能够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5.轴对称图形的判定
(1)观察图形,想象把各图形沿虚线对折后的情况,判断是否完全重合。
(2)沿图形的虚线对折,图①、③、④、⑤虚线左右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说明左右对称;图②虚线上下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说明上下对称,所以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 教材分析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23~24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教材提供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3.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为背景提出了三个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折一折、看一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对称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用对折的方法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教材附页1中的图1 不同形状的纸片
◆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我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案,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23页主题图)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说说它们都是什么? (心形、鱼形、双喜字、小房子、字母。) 启发思考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吗?在它们身上还藏着一些知识呢,我们这节课就把这些知识找出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利用具体的情境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操作实践,学习新知
1.在观察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跟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如果把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师:两边一样,是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证明这些图形“两边一样”呢?
2.在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折一折,看一看。(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请同学们把剪下来的图形先对折一次,看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在什么位置。
学生一起动手操作。 (2)说出操作结果。
3
师:现在请你们说一说操作的结果,对折之后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把心形对折后两边重合,鱼形对折后两边重合,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识对称轴。 (1)发现对称轴。
课件出示“认一认,说一说”中的5个图形,请学生观察图形中虚线所在的位置。 师:图中的虚线跟折痕的位置一样吗?它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明确:图中的虚线与对折时产生的折痕一样,分别把心形、双喜字、小房子和字母分成了左右两边一样的两部分,把鱼形分成了上下两边一样的两部分。
师指出:这条虚线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找出对称轴的方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什么办法能很快地找到这条对称轴呢? 学生讨论,跟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启发:我们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 (3)折一折,找到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请学生拿出其他的图形折一折,找到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在小组里展示交流。 4.小结。
师:如果一个图形对折以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就说明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学生完整地见证了对称轴产生的过程,直观地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
协作交流
1.完成教材24页1题。
(1)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将教材附页1中的图2剪下来,然后对折一下,将对折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24页2题。
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
布置作业
教材24页3、4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课堂活动卡
折一折,看一看。 活动类型 操作实践式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通过操作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活动指导 我发现了 活动评价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