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难点: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教法:引导发现
学法:动手操作,自学感知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框架模型,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出示自学要求: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长方体的棱长。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学习,初步认知长方体。 生:齐读目标
过渡语:怎样实现这些学习目标呢?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书上11页的内容,与同组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认一认11页下面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按自学要求认真学习,8分钟后老师要向你们挑战哦。
三、学生自学,新知探究:
1、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正确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2、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3、动一动:学生动手操作中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4、合作交流认知长方体特征。
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和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布置:练一练5、6、7写作业本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1)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和12条棱的长度相等。)
二.基本练习
(一)练一练第1题
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长方体、正方体。
2、引导学生讨论:测量长方体、正方体几条棱。 在测量中允许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
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二)练一练第2题的先分析后同桌交流。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都相等”特点及长方形面积公式。
多请几名同学来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特别提问: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高练习
(一)练一练第3题
1.教师知道学生读懂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完成。
3.交流时主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运用长方体“棱”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课后反思: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2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教法:引导操作、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展开与折叠”(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要求: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亲自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生:齐读目标过渡语:下面是老师给出的自学指导,请大家根据指导认真自学吧,10分钟后老师将要请你们来展示学习成果。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书上14页的内容,认真思考并试着做一做。 看练一练第1、2两题并运用附页中的图形学习。
生:齐读自学指导后按指导要求认真自学。(10分钟的自学时间)
三、学生自学,新知探究: 学生:认真自学,同学交流。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操作的?(目的: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并对自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纠错。
教师和学生总结。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请给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收获吧! 六、作业布置: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 课后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3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法:引导探究发现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今天我们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要求: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齐读目标。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书上16页的内容,认真思考并试着做一做。
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自学指导后按指导要求认真自学。(10分钟的自学时间) 三、学生自学,新知探究: 学生:认真自学,同学交流。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如何操作的?(目的: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并对自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四、交流反馈,精讲点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五、巩固练习: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