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鲁迅自传 说课稿

鲁迅自传 说课稿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9:20:45

《 鲁 迅 自 传 》 说 课

设计者 :郭海涛 工作单位:双河中学 年级:初一 科目:语文 课题:《鲁迅自传》。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适用于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本节所讲的是第二课时。具体说课如下: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一篇自传体文章,教者设计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讲授完的基础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努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统一。第一课时以读为主,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教师并随时补充与文章所提到的内容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料。第二课时以休会文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是受到鲁迅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的熏陶。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自传体文章的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3、五点的确定

重 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难 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的强烈民族责任感。 创新点:学生配乐朗诵鲁迅的诗。

空白点:课下读鲁迅的文章和关于鲁迅的文章。 4、教材处理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1)分析全文的结构。

(2)以时间为顺序分析各段的层次。

(3)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时代背景,体会并导出文章的主线 -------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感知鲁迅的作品。第三步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知识、形成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起到点拨指导作用。整个过程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采取:

提问 ----自主----讨论----答疑----自结的教学方法。方法的确定是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相互学习,合理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达到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教育。 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录音机和投影仪。磁带的音乐是理查德克来德曼的钢琴曲,在朗诵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熏陶。投影片直观形象,有利于集中学生的精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难易适中,便于学生回答。 (三)教学程序 1、新知导入

由科代表主持口语训练,内容和方式都学生自己确定,本节课是两名同学的配乐朗诵,采用理查德克来德曼的钢琴曲,诗是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这一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教师借助学生的口语的训练的内容导入新课。这样导入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产生求知欲望,有利于更好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2、探究理解

本过程通过“提问----自读----讨论----自结”的教学方法,使师生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思考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初步体会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学生快速默读一、二自然段,请用一个字概括鲁迅这一时期的思想感情? (3)学生出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请用两个字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感情。

(4)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从鲁迅的作品中 选择一书名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感情? (5)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学习,请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6)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简单评价一下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感知课文,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参与讨论,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中完成问题,提高能力。教师起到参与指导作用。这一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概括中不能确定准确的答案时,教师教以方法通过讨论确定答案。讨论过程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互助促进,此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 学生读文:

学生读文需要反复诵读,在这个过程我按照从易到难的要求,大致可分为认读、理解、评析、巩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各具特征并前后联系。

认知性读文,目的在读文字的形式,既需认辨字的音、形、义,又得认识词、句、段的涵义。本读文在第一节课完成 。

理解性读文,意在披文入情、循文释道,从语言结构入手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感情。本读文贯穿两课时。

评析性读文,是在文章已具有的理解的基础上,所作的深入研读,对人物进行评论。 巩固性读文,从反复读文中默记所要识记的内容,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学生讨论:

四人为一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这一过程教师要寻视,要参与学生的讨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信心,讨论过程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学生互相学习,这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知能训练 师生答疑: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课下阅读鲁迅的文章和关于鲁迅的文章。

这一环节是空白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再次受到鲁迅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的熏陶。 (四)、板书设计 (五)板书:

鲁迅自传

自传时间:1881-1930

一、生平简历:1少年变故:在绍兴老家

2青年求学:实业救国——医学救国——文艺救国(思想发展) 3回国工作:几易其职(苦闷、无奈)

二、著述情况:小说、论文、散文诗等 (五)、作业布置:搜集有关鲁迅的信息

搜索更多关于: 鲁迅自传 说课稿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 鲁 迅 自 传 》 说 课 设计者 :郭海涛 工作单位:双河中学 年级:初一 科目:语文 课题:《鲁迅自传》。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适用于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本节所讲的是第二课时。具体说课如下: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一篇自传体文章,教者设计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讲授完的基础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努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统一。第一课时以读为主,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教师并随时补充与文章所提到的内容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料。第二课时以休会文中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是受到鲁迅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的熏陶。 2、教学目标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