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微课课件配套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微课课件配套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读懂文言文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准确辨析并翻译宾语前置句。
一、考点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查形式 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放在句子理解和翻译题中进行。文言句式往往隐含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通过翻译和断句的命题方式进行考查。 (3)理解与现代“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汉语不同的句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式和用法。 倒装句中,分为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理解 B) 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重点考查是宾语前置句。
二、规律总结
(翻译下列句子,分析各句中宾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归纳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
规律一: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 2、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翻译: 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翻译: 4、成语: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翻译:
格式:
规律二:
1
(一)格式:
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翻译: 2、沛公安在?(《鸿门宴》)
翻译: 3、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翻译:
(二)格式: 1、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翻译: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翻译: 3、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翻译:
规律三:
格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翻译: 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翻译: 3、成语:唯利是图 唯贤是用
翻译:
规律四:
格式: 1、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翻译:
2、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翻译: 3、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2
翻译:
规律五:
格式: 1、 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翻译: 2、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翻译: 3、俗语:有何见教 让你见笑了 望见谅
三、训练巩固
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不同一项是( ) A.莫我若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名之以其能 D.微斯人,吾谁与归 2.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A.沛公安在?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唯才是举 D.尔何知?
3.下列各句中,不属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而又何羡乎
C.奚以知其然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4.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马之千里者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拓展提升
1.(06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2.阅读下面文段,划出两个宾语前置句并在横线上翻译。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
3
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翻译1: 翻译2:
3.读下列文段,划出两个宾语前置句并在横线上翻译。
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颢弟顗,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 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遣归郑氏。
(选自《资治通鉴》)
翻译1: 翻译2:
五、小结收获
在本知识点学习中,你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小结一下你认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规律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