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3节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气体压强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和液体压强相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虽然没有复杂的计算,但学生在理解气体的压强知识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以证明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三个板块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加深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和掌握。
1、本节设计的主要思想: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过程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体验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性建构。例如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设计估测大气压的数值等。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探究欲望。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通过游戏迅速制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演示实验和录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
3、采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法,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营造了直观、形象、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对科技的促进和科技进步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4、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强。 【教学资源】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约0.5米长的玻璃管、矿泉水瓶、水、玻璃杯、水槽、广口瓶、饮料、弯玻璃管、两个大的橡胶吸盘、缝衣针。 学生实验:玻璃杯、硬纸片、水、矿泉水瓶、大号注射器、水槽、易拉罐、橡胶吸盘、挂衣钩、弹簧测力计、小烧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 入 教师活动设计 1、两个同学吸饮料 2、针扎饮料瓶 3、回顾旧知,类比液体压强 引出主题: 大气压强 大 气
学生活动设计 观察、思考 备注 激发学复习旧知,口答 生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实验:大气压托住观察,思考,分析 玻璃管中的水柱。提出,这能实验现象。参与判培养学否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你还断回答 有那些方法证明大气压强的存 在? 生观察能力 3
压 的 存 在 2、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不同的以小组为单位设培养学实验器材,要求学生用桌上的计实验。 生互相器材,设计几个证明大气压存派代表上台演示之间合在的实验或举出日常生活中的自己小组的实验,作的能一些现象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并分析产生实验力 3、引导学生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现象的原因。 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一下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和大气压强的方向。 类比分析,回答 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4、游戏: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体验大气压强的大小。 两个橡胶吸盘正对后,挤压一拔河 下,先找两个女同学,然后找其余同学加油鼓两个力气大的男同学进行拔河劲小组合作体验 比赛。然后小组之间合作体验。 5、利用多媒体讲解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