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配套K12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含解析1)

配套K12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含解析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1:58:41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②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③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表一

灯源与容器的距离 10 /cm 光照强度/lx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 10 数量/枚 表二 编号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 0 数量/枚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且有上浮现象,请你推测此气体为______,写出此生理过程的表达式:______

(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B装置中1、2、3号的变量是______,表二中1号内无叶片上浮,请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4)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______。 【答案】氧气;

;烧杯与灯的距离越

3 9 1号 2号 3号 5 1 435 375 280 20 30 近,叶片上浮数目就越多;光的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二氧化碳;1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1号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用反应式表达为:

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光

合作用能释放氧气,故实验中释放出的气泡主要是氧气。使植物叶片上浮。 (2)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烧杯距离灯越近,叶片上浮数目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

(3)1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1号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所以没有叶片上浮;3号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3号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作为对照的是1号试管。实验现象,3号装置有气泡,叶片上浮,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故答案为:(1)氧气;

(2)烧杯距离灯越近,叶片上浮数目就越多;光的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

(3)二氧化碳;1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1号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 (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实验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

分析试管与灯的距离,是导致哪种因素对植物产生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7. 2018年2月13日,山东省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吹起了号角。从生产模式上讲,旧

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而新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左图的“五环产业链无废弃物生产过程循环经济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右图为该模式下的某生态基地部分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1)该生态基地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4)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______,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利用秸秆、粪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作为______者参与了物质循环;同时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答案】大豆、玉米;大豆、玉米→鸡→人;太阳能;有机物;分解;能量 【解析】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大豆、玉米。 (2)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另外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大豆、玉米→鸡→人。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4)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利用秸秆、粪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了物质循环;该生态系统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1)大豆、玉米 (2)大豆、玉米→鸡→人 (3)太阳能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4)有机物;分解;能量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3、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组成的作用。

28. 下图所示的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

的环境中独立生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从细胞结构看,如果将C归为一类,A、B、D归为另一类,你的分类依据为______。

(2)A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上与其他三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它的______来完成。

(3)B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其细胞结构中有______,它所属类群的特征主要有______。

(4)C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______生殖有关,二是与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5)蒸出的馒头暄软多孔,是因为有[______]______参与的结果。

(6)上述四种单细胞生物都能独立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又是以单个细胞为基础构建的。可见,细胞是生物体______的基本单位。

【答案】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无细胞壁;表膜;叶绿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分裂;D;酵母菌;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1)A、B、C、D四类生物均属于单细胞生物,单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B、D三类生物都有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将C归为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②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③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表一 灯源与容器的距离 10 /cm 光照强度/lx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 10 数量/枚 表二 编号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 0 数量/枚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且有上浮现象,请你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