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集输工技师试题
147、某离心泵的流量为100m3/h ,出口压力为2.5MPa ,进口压力为0.1MPa , 则该泵的有效功率为( )KW。
A、53.2 B、55.8 C、61.7 D、66.7
148、用温差法测试泵的效率时,不用测试( )参数。
A、电流 B、泵压 C、入口压力 D、出入口压力 149、用功率法测试泵的效率时,不用测试( )。
A、出入口压差 B、电压 C、出入口温差 D、电流
150、用功率法测试泵效时,按测试所需划分的点数,将测试泵扬程提高,即控制 出口阀门,每测一点稳定( )min,并录取参数。
A、3 B、5 C、10 D、15
151、选泵时考虑的操作条件中不包括( )。
A、操作温度 B、输送压力 C、输送温度 D、输送量 152、选择泵的安装位置时不用考虑( )。
A、季节温度 B、海拔高度 C、管线状况 D、操作规程 153、选择离心泵的参数不包括( )。
A、输送介质 B、轴功率 C、排量 D、扬程
154、检验地脚螺栓的安装质量时,要使用( )测量多级离心泵地脚安装技术,其 螺栓间的长度间距、角度位移要与技术文件规定值相符。
A、游标卡尺 B、米尺 C、水平尺 D、千分尺
155、多级离心泵地脚螺母紧固后,螺栓应外露( )个螺距。
A、1-2 B、1-3 C、2-5 D、4-7
156、安装地脚螺栓时,不垂直度允差为( )。
A、1 B、10 C、1/10 D、1/100
157、检查多级离心泵垫铁放置时,要靠近地脚螺栓,垫铁组间距一般为( )mm左右。
A、360 B、440 C、500 D、750 158、多级离心泵基础垫铁总高度为( )mm。
A、10-30 B、30-60 C、30-60 D、30-70
159、这了便于检修多级离泵,垫铁组应露出底座( )mm。
A、5-10 B、10-15 C、10-30 D、20-40 160、多级离心泵单级垫铁检查时,垫铁间的接触面应紧密,一般接触面积应在( )mm 以上。
A、60% B、40% C、15% D、5% 161、核算泵吸入性能,是根据离心泵样本给出的允许吸上真空度或( )两种表示方法。
A、额定流量 B、允许气蚀余量 C、额定功率 D、比转数
162、离心泵样本和铭牌上给出 的数值,是厂家在标准大气压下,输送( ) ℃清水 时试验得到的。
A、4 B、10 C、20 D、25
163.将离心泵安装在地形高度为海拔700m,输送水的水温为40℃,吸入管路的流动
损失为1m,吸入管路的介质流速压头为0.2m,则泵的几何安装高度应为( )m。 A、4.452 B、5.452 C、5.652 D、4.024
164、联轴器外圆直径为105-140mm,则联轴器端面的间隙为( )mm。 A、1-3 B、2-4 C、3-6 D、4-8
165、联轴器外圆直径为290-500mm,质量好关轴器对中质量的要求,其两轴的同轴
度径向位移允许偏差为( )mm。
A、0.05 B、0.1 C、0.2 D、0.4
166、联轴器外圆直径为170-220mm,则联轴器端面的间隙为( )。 A、1-3 B、2-4 C、4-6 D、4-8
167、联轴器主要用于轴与轴的连接,使它们一起旋转并传递( )。 A、压力 B、扭距 C、能量 D、应力
168、根据联轴器内部是否包含( ),可以将联轴器划分为刚性联轴器与弹性联轴 器两大类。
A、万向节 B、刚生元件 C、连接螺栓 D、弹性元件 169、固定式刚生联轴器包括凸缘联轴器和( )。
A、套筒联轴器 B、齿轮联轴器 C、十字滑块联轴器 D、万向联轴器 170、合格的联轴器同心度应( )mm。
A、不大于0.06 B、小于0.10 C、小于0.08 D、不大于0.07 171、合格的联轴器端面间隙误差应( )mm。
A、 小于0.09 B、小于0.08 C、不大于0.10 D、不大于0.06 172、多级离心泵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为( )mm。 A、4-6 B、6-8 C、8-10 D、2-4
173、联轴器的同心度校正时,要使用( )块百分表。 A、1 B、2 C、3 D、4
174、 调整联轴器的同心度时,要先进行( )偏差初调。 A、左、右 B、上、下 C、左、上 D、右、下 175、检查联轴器的同心度时,( )的下压量一般为2mm。 A、水平仪 B、百分表 C、千分表 D、千分尺
176、滑动轴承按承受载荷方向分为向心滑动轴承和( )滑动轴承。 A、推力 B、中分式 C、球 D、滚子 177、305是轴承内径为25mm的( )轴承。 A、螺旋 B、滚子 C、球 D、球面
178、能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轴承是( )。
A、向心轴承 B、推力轴承 C、推力球轴承 D、向心推力轴承
179、泵轴常见的损坏形式有弯曲变形、动配合轴径磨损、( )及轴的表面腐蚀磨损。 A、表面点蚀 B、电极腐蚀 C、连杆轴颈磨损 D、静配合表面磨损
180、泵轴弯曲后会使( )、叶轮晃动,促使泵的许多部位偏磨且形成恶性循环,以 致造成事故。
A、电极腐蚀 B、泵轴抖动 C、泵压升高 D、表面点蚀
181、由于经常安装和拆卸而引起的磨损叫静配合表面磨损,属于这类情况的有轴与 滚动轴承驻轴与( )的配合表面。
A、密封填料 B、密封环 C、联轴器 D、滑动轴承
182、在安装滚动轴承时,要考虑离心泵转子由于平衡引起的( )位移。 A、轴向 B、游隙 C、盈量 D、径向
183、离心泵轴承的隔离架与内外圈应有一定的间隙,可用手( )推动隔离架进行 检验。
A、平行 B、斜向 C、径向 D、轴向
184、离心泵的( )要求转动灵活、平衡,不能有振动。 A、轴套 B、密封装置 C、滑动轴承 D、滚动轴承 185、管路中流速的计算公式为( )
185、管路中流速的计算公式为( )
A、υ=G/F B、υ=Q/F C、υ=Q*F D、υ=G*F
186、管内介质流速不变,则管内介质流量与管路截面积( )。
A、成反比 B、不成比例 C、成正比 D、无法确定 187、根据管路流量可以测算出管内介质( )。
A、压力 B、温度 C、粘度 D、流速 188、当转数变化时,泵的流量按( )关系变化。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二次方正比例 D、三次方正比例 189、改变转速是有限的,一般提高转速时,不能超过额定转速的( )。
A、5% B、10% C、15% D、20%
190、改变转速是有限的,降低转速时,不能超过( ),否则会使泵的效率下降太多。
A、20% B、30% C、40% D、50%
191、多级离心泵的叶轮去掉一个后,泵的扬程(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192、叶轮车削后,离心泵的排量与之成( )关系变化。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二次方正比例 D、三次方正比例 193、叶轮车削后,离心泵的功率与之成( )关系变化。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二次方正比例 D、三次方正比例 194、离心泵并联运行时,要求( )相近。
A、排量 B、扬程 C、效率 D、功率 195、市尺泵并联时,总排量等于各泵排量之( )。
A、和 B、积 C、差 D、幂 196、离心泵串联运行时,要求( )相同。
A、扬程 B、效率 C、排量 D、功率
197、为了减小摩阻,降低油品粘度,达到正常输油,下面方法中( )是不正确的。
A、设中间加热站 B、降低油温 C、添加降凝剂 D、添加减阴剂 198、在( )情况下,不采用温度变化调节。
A、输送高凝原油 B、输送高含蜡原油 C、输送含沙较高原油 D、输送低温原油 199、自动调节装置的优点是( )。
A、一次投资大 B、调节系统配置复杂
C、调节范围大 D、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00、电动机电子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得小于( ) MΩ。 A、0.5 B、1.0 C、1.5 D、2.0
201、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在运行温度下的绝缘阻值在1KV以上不得小于( ) MΩ。
A、0.5 B、1.0 C、1.5 D、2.0
202、试运中的电动机振动振幅应小于( )mm为合格。
A、0.02 B、0.04 C、0.06 D、0.08
203、测试加热炉效率时,仪器仪表的测量精度不得小于( )。
A、0.1 B、0.01 C、0.2 D、0.02
204、正式测试加热炉效率的时间要在加热炉热工况稳定 ( )h以后。
A、4 B、3 C、2 D、1
205、额定热负荷下,使用正反平衡法测定热效率时,两种方式所得热效率偏差不 大于( )。
A、1% B、3% C、5% D、7% 206、气体燃料燃烧发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
A、QR=QL/BG B、QR=BG/QL C、QR=BG*QL D QR=BL*QL
207、加热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
A、η=GC/BQL(T2-T1)*100% B、η=GC(T2-T1)/BQL*100%
C、η=BQL(T2-T1)/GC*100% D、η=GC(T1-T2)/BQL*100%
208、计算胶水加热炉热负荷时,Q油=G混*C油(1-β)*(T出-T入)公式中“β” 代表的含义是( )。
A、燃料用量 B、燃料发热值 C、含水百分数 D、含油量
209、原油外输加热炉热负荷计算公式Q输=G.C(T出- T进)中“C”是所输送油品 的( )。
A、含碳量 B、粘度 C、比热 D、重度
210、确定加热炉台数时,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考虑,应使所选用的台数既保证在
加热炉热负荷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的条件下,能有( )台停炉检修。 A、1 B、2 C、3 D、4 211、加热炉出中温度偏高时,应( )。
A、减小炉流量 B、增加燃料量 C、提高来液温度 D、减小燃料量 212、下列选项中,( )不是引起炉出口温度偏高的原因 。
A、燃料增加 B、炉流量减小 C、燃料减小 D、入炉油温低 213、下列选项中,( )不是千万燃烧不稳定的原因。
A、燃料量波动 B、燃料压力 C、雾化片孔径小 D、给风压力不稳 214、气体燃料的过剩空气系数为( )。
A、0-1.0 B、1.1- 1.2 C、1.2- 2.0 D、1.2- 1.3 215、过剩空气系数每增加0.1,加热炉热效率降低( )左右。
A、0.25 B、0.5% C、1.5% D、3%
216、为了保证加热炉效率,加热炉的过剩空气系数应为( )。
A、大于1 B、小于0 C、大于0 D、小于1 217、加热炉的热量损失中不包括( )热损失。
A、炉膛传递 B、排烟 C、炉体散热 D、不完全燃烧 218、在加热炉热损失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热损失方式是( )。
A、烟气排放热损失 B、炉体散热热损失
C、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D、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219、加热炉的散热损失与加热炉的( )无关。
A、结构 B、保温材料 C、表面温度 D、效率 220、烘炉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一般不用( )法进行。
A、火焰 B、冷风 C、热风 D、蒸汽
221、用木柴烘炉是将木柴堆集在炉排中间,约占炉排面积的( )点燃后小火烧烤。
A、1/4 B、1/3 C、1/2 D、2/3
222、在用木柴初始烘炉时,烟道档板开启( ),使烟气缓慢流动。
A、1/3-1/2 B、1/4-1/3 C、1/5- 1/4 D、1/6- 1/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