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一细胞专题二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案
1.(2019·高考全国卷Ⅱ)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解析:选C。用蓝光照射后,含有保卫细胞的溶液的pH下降,则可推测细胞内的H被转运到了细胞外,再结合题干信息可推测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A合理;细胞内pH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用蓝光照射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则可推测蓝光能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使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细胞外,B合理;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来自ATP的水解,不是由蓝光直接提供,C不合理;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合理。
+
+
+
+
+
+
+
+
+
+
+
+
+
+
+
+
+
+
2.(2018·高考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解析:选C。巨噬细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以胞吞的方式摄入病原体,A项错误;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项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项正确;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细胞,D项错误。
3.(2018·高考北京卷)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Na C.RNA
+
+
+
+
B.二氧化碳 D.胰岛素
解析:选B。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项不符合题意;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ATP,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有水、气体、脂溶性物质等,二氧化碳属于气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B项符合题意;RNA是生物大分子,一般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项不符合题意;胰岛素是蛋白质,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D项不符合题意。
本部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时会以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以图表为信息载体,主要考查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等,一般难度较大。
一、考查生命观念
1.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因素影响,如温度 B.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如池水中的K进入丽藻细胞 C.蛋白质可经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 D.经胞吐方式运输的都是生物大分子,如乙酰胆碱、胰岛素
解析:选D。温度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强度,从而影响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过程,温度也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物质的被动运输过程,A正确;池水中的K进入丽藻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蛋白质可经核孔进入细胞核中,C正确;有些小分子物质也可通过胞吐方式运输,如乙酰胆碱,D错误。
+
+
二、考查科学思维
2.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该方式中物质跨膜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下图为液泡膜上离子跨膜运输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逆浓度梯度从细胞液进入细胞质基质 B.有氧呼吸的增强可促进Ca进入液泡 C.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H进出液泡的机制可使液泡膜内外pH不同
解析:选A。细胞液指液泡中的液体,Ca从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A错误。Ca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需要载体且消耗ATP,故有氧呼吸的增强可促进Ca进入液泡,B正确。H运出液泡的过程伴随Na进入液泡,H运出液泡属于协助扩散,该过程由高浓度→低浓度,会产生化学势能,可为Na进入液泡提供能量,故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协同(主动)运输,C正确。pH与H浓度有关,据题图可知,2个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而1个H通过协助扩散运出液泡,可使液泡膜内外pH不同,D正确。
3.(不定项)(2019·济南高三联考)下图是植物水培生长系统的示意图,培养槽中放置了能产生小气泡的多孔固体作为气泡石。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
+
+
+
+
2+
+
+
2+
2+
++
2+
2+
A.气泡石用于保持溶液中氧的饱和状态,避免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B.营养液中的水和矿质元素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根系细胞 C.相比土壤种植,水培系统增加了植物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可利用性 D.当营养液的浓度过高时,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答案:BD 三、考查科学探究
4.(不定项)HgCl2是一种影响ATP水解的代谢抑制剂,为探究主动运输与HgCl2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甲、乙、丙、丁四组实验(“+”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实验材料 幼嫩胡萝卜片 幼嫩胡萝卜片 成熟胡萝卜片 成熟胡萝卜片 蒸馏水 + - + - KH2PO4溶液 + + + + HgCl2溶液 - + - + 实验结果 A.实验的自变量为蒸馏水与HgCl2溶液的有无 B.与丙组相比,甲组吸收KH2PO4较少可能与其细胞内线粒体、核糖体数量较少有关 C.实验结果表明,幼嫩组织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小于成熟组织 D.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HgCl2对细胞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解析:选BC。分析表中信息,实验的自变量有HgCl2溶液的有无、胡萝卜片的发育状态,A不合理;丙组与甲组的差别是胡萝卜片的成熟程度不同,甲组为幼嫩胡萝卜片,丙组为成熟胡萝卜片,而细胞吸收K、H2PO4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则可推测与丙组相比,甲组吸收KH2PO4较少可能与其细胞内线粒体、核糖体的数量较少有关,B合理;甲组与丙组对照,乙组与丁组对照,成熟胡萝卜片组实验前后KH2PO4溶液的浓度差均大于幼嫩胡萝卜片组,说明幼嫩组织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小于成熟组织,C合理;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HgCl2对不同发育状态的组织吸收磷酸盐的影响,D不合理。
“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
-
[强化练习·知能提升]
1.T2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具有的共性是( ) A.能进行有丝分裂 C.能独立完成DNA复制
B.有遗传物质DNA D.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解析:选B。T2噬菌体属于病毒,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而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故酵母菌能进行有丝分裂,噬菌体和蓝藻不能进行有丝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