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题库: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好课堂”试题及答案09.12

申论题库: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好课堂”试题及答案09.1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51:4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强烈推荐!!! 中公教育.15年专注公务员辅导! 北京中公教育官网 http://bj.offcn.com/?wt.mc_id=bk2436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录用专栏 http://bj.offcn.com/zg/gkbkzt/?wt.mc_id=bk2436 行测题库: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好课堂”试题及答案09.12 第一道: 给定资料: 1.新修订的《老年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 这个消息引起热烈争议,最主要是痛陈年轻人的无奈,以及质疑,用立法手段,是否真 能收拾 “世道人心”?当然,也不乏支持的声音,认为伸张了老人的权利,可以约束不孝子女。 2.2007 年,郑州一对老夫妇,因为小女儿对他们 “不管不问,从来不回家探望”,一怒之下将其告上了法庭。当年 10 月,法院判决:被告人不仅要每月向老人支付200 元钱的赡养费,而且还必须每半月回家探望一次。 该案引起了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孝顺父母是传统美德,理应获得法律保护;反对者 认为,司法虽然具有强制力,但若用来维护社会道德,并不是一件合适的工具。 这样的纷争照例没有答案,分歧源于一个更大的命题:“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 2008 年 6 月 2 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就《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该草案第三十一条规定: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 “常回家看看”入法,辽宁省是先行者,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质疑的声音很强,当年 8 月,该草案还是获得通过,并从 10 月 1 日起实施。 公务员行测技巧、行测题库、时事政治、申论热点尽在北京中公教育网站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04 年 9 月,南京市 “老龄委”主任建议,在刑法中增设“不孝罪”,让不孝敬老人的逆子受到严惩。2004 年 10 月,四川省一位律师郑重地向省人大提交《四川省父母子女家庭关系规定》 (即 “孝法”),共 6 页,计 22 条,包含一些很有意思的条款,比如 “录用公务员以孝为先”等。尽管该 “法”殊不可行,还是受到一些人的欢迎,有人关注,这就够了。

3.我们强调法治,但是,一遇到问题就依赖立法,这是典型的法律万能主义的逻辑。法律不能管得太宽,通常来讲,法律规定的应该是最基础的社会关系,法律的标准应该是一个“最低标准”。

在康德看来,法律与人们的行为有关,而道德与人们的动机有关。人的善和爱,有自发、自愿的特点。作为受者,也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与法律强调客观后果是相悖的。

法律和道德的适用性存在差异,用法律去强制伦理,将显得过于横暴,其效果也很可疑。 至少,还得考虑法律主体的平等性。

4.法律的特点是带有惩罚性,其规范的行为必须明确、具体。

网友小 J 质疑说,什么叫 “经常”,一周一次,还是一月一次?什么叫 “看望或者问 候”,是不是说,随便打个电话寒暄下就行了,不需要当面关心?还有,既然是 “罪行”,证据如何采信,依靠电话清单、电话录音之类吗?要知道,当事人的感观可能存在很大分歧。 说到底,所谓 “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样模糊的表述,只能是鼓励性的,不能是惩罚 性的——那么,它不应该是法律,而应该是倡议书。

事实上,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涉及了 “精神赡养”,第十一 条规定,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里说的 “精神上慰藉”,题中之意,已经包含了 “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然而,回到文首的案例,当时之所以引起轰动,也正因为相关条文缺乏可操作性, 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

以后,如果有了类似的判决,如何确定执行情况呢?买点水果往家里一扔?或者家长里 短柴米油盐地唠叨到半夜?本来一个很主观的事情,若流于形式,就变味儿了。

5.下面是记者采访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张荆教授的对话。

张荆: “常回家看看”更多的是一个 “精神慰藉”的问题,实际上,在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中规定有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常回家看看”是作为 “精神慰藉”法律细化,还是作为原有的 “精

公务员行测技巧、行测题库、时事政治、申论热点尽在北京中公教育网站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神慰藉”条款的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不过,全国 1.67 亿老人中一半过着 “空巢”生活的社会现实应当引起立法者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记者: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应当属于情感问题,或道德问题,将其立法,是否有明显的立法错位,或者说是司法无端侵入道德领域呢?

张荆:道德和法律都属 “规范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道德是一种 “内省”的规范文化,它是通过社会舆论、群体信念、社会习惯等来维系的,法律则是一种通过国家强制力来维系的规范文化。在社会舆论充斥着 “拜金主义”和 “长幼无序”,以及传统的 “村落舆论”、“筒子楼舆论”逐渐被 “老死不相往来”单元房文化所削减的状态下,用法律的形式强调“常回家看看”也未尝不可,因为法律的本质是弘扬一种社会价值,在道德伦理弱化或混乱的状态下,法律具有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作用。

作答要求:

一、材料中涉及了“常回家看看”入法的一些观点,其中有人反对,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50 字。

一、材料中涉及了“常回家看看”入法的一些观点,其中有人反对,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50 字。 【参考答案】

反对依然有其合理性,但支持常回家看看立法。

反对的合理性有几下几点:一是法律具有强制性,维护道德不合适;二是法律缺乏细化的标准;三事无法确定执行情况。

但是当前,我国人际关系疏远的状态下,法律这种可以“规范文化”的武器可以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而且我国现在有一半老人过着“空巢”生活,为了伸张老人权利,约束不孝子女行为,使全社会都关注空巢老人,立法是必然。(202字)

二、阅读给定材料,针对大沥镇“七一空间”有关基层党建的探索,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 字。 【参考答案】

公务员行测技巧、行测题库、时事政治、申论热点尽在北京中公教育网站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七一空间”的做法是党员以志愿者身份服务群众,将基层党组织的为人民服务理念与社会组织服务理念相融合,将基层党建融入社区日常生活中,这符合基层党建需求。一是“七一空间”以党员志愿队为先锋,借助群团组织平台,深入基层各个角落,有助于重塑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二是培养专业化的党员社工,储备党员社工人才,提升服务技巧和水平;三是形成新的党员选拔培育机制,在发展“准党员”的选拔、考察、培养、转正等各个阶段,以党员志愿服务进行考察,保障党员队伍素质;四是通过搜集民意、实情考察、群团落实,以及联动机制等柔性方式管理服务基层,引领基层工作方式转变。“七一空间”的做法对基层党建工作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297字)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让备考事半功倍: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授课程

http://kc.offcn.com/general/145/8914/?wt.mc_id=bk2436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公务员行测技巧、行测题库、时事政治、申论热点尽在北京中公教育网站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强烈推荐!!! 中公教育.15年专注公务员辅导! 北京中公教育官网 http://bj.offcn.com/?wt.mc_id=bk2436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录用专栏 http://bj.offcn.com/zg/gkbkzt/?wt.mc_id=bk2436 行测题库: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好课堂”试题及答案09.12 第一道: 给定资料: 1.新修订的《老年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 这个消息引起热烈争议,最主要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