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生物 - 图文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生 物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储能物质
B.胰岛素与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 C.无机盐与神经元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无关 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2.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 B.结构乙的基质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碳的同化 C.结构丙的外膜上附着的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结构丁的功能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CO2量大于O2的消耗量 B.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C.在炎热环境中,细胞呼吸将显著减弱以减少产热 D.透气的创口贴可防止伤口细胞因长时间缺氧而坏死
4.如图表示给某种细胞施予呼吸抑制剂后,细胞对某物质的吸收速率与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差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吸 收 速 率
细胞内外浓度差
A.这种物质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与O2进入该细胞的方式相同 B.该细胞吸收这种物质与ATP的水解无直接关系 C.该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间隙
D.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核糖体的功能有关 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管状叶或蓝藻都可作为提取光合色素的材料 B.植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必须使用显微镜观察
C.植物生长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越利于统计不同时期的细胞数
6.若将处于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
·1·
二次分裂中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3H
B.每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3H C.每个DNA分子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
D.所有染色体的DNA分子中,含3H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1/4
7.下图为真核细胞细胞核中某基因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基因突变仅涉及图中1对碱基改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基因 突变基因 转录
1链 基因 2链 复制
A.该基因1链中的每个磷酸基团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接
B.R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参加转录过程,能催化mRNA的形成
C.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而(A+G)/(T+C)的值不变
D.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一般相同 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B.癌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C.植物细胞脱分化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 D.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物质交换效率提升
9.精子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别后,顶体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溶酶体酶的释放可造成细胞裂解 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C.受精卵的形成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10.下图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亲代噬菌体
子代噬菌体
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 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1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离导致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产生
B.相对狭小的环境中,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2·
C.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变异、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12.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 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 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13.以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
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所得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为N+n=20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激素含量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生长素与乙烯通过拮抗作用,共同促进果实发育
D.某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
15.外来物种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下表。据表分析,
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植物种类(种) 植被 碳储量 凋落物 (吨/公顷) 土壤 未被入侵时期 152 56.5 2.0 160.9 轻微入侵时期 118 49.8 3.9 142.3 重度入侵时期 64 42.1 6.1 115.3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 C.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减弱 D.植被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 16.近些年,中国北方地区经常受雾霾天气的笼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中的颗粒物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雾霾可能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7.为了更合理地使用某品牌加酶洗衣粉,某兴趣小组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该品牌洗衣粉去除不同
污渍所需的时间,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
12010080604020时间/sO10203040506070水温/℃植物油蓝墨水奶 渍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B.该品牌洗衣粉中添加了蛋白酶、脂肪酶、蓝墨水酶 C.不同实验组的污渍含量、洗衣粉用量、洗涤方式应相同 D.实验结果表明,该品牌洗衣粉对蓝墨水的去污效果最好 18.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 B.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属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 C.青霉、毛霉、曲霉等均参与了腐乳的发酵 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所需时间基本相同
19.某研究者利用细胞工程制备抗A的单克隆抗体。先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白兔(X、
Y和Z),每只小白兔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白兔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制备B淋巴细胞时,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 000以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将抗原A注入小白兔体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B.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第五次免疫后的Y小白兔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融合必需使用灭活的病毒进行促融 D.融合细胞需经两次筛选才可获得只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0.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差速离心法: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B.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C.假说一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发现 D.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中相关物质的来源与去路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
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图是在最适温度下,一定量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