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假期就过去了。放假前老师安排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特别安排了大家走进超市,和爸爸妈妈学购物。在超市里哪些同学调查了我们常用的一些物品的重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回答。
生1:一袋虾条重50克。
生2:我买了一个大西瓜重4900克。 生3:一袋盐重500克。 生4:妈妈说羊肉25元一斤。
2、师: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 生1:克、千克、斤。 生2:公斤、吨、两。
3、师: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
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师生谈话交流,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环节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天平及称重工具,体会1克有多重。
师:计量物体的轻重,通常要用到秤这个计量工具。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生活中几种常用的秤。(出示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的是电子秤。 生2:药店里买中药见过秆秤。 生3:在商店里买东西用的是盘秤。
师:你们真厉害,知道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这样我们学习起数学来就更简单了。
师:大家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这是什么?出示天平。 生:天平。
师:称质量较轻的物体经常用到天平,怎样用天平呢?大家来看,天平的左右两边,这两个叫托盘。左边这个放要称量的物体,右边这个托盘用来放砝码。(小妙招:简称:左物右码)中间是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在中间的时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看看砝码有多重,物体就有多重。二分的硬币有多重,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来称一称。谁想和老师一起来?
师生一起称重。
师:现在天平的指针指在中间,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相等。这枚二分的硬币质量是多少?
生:是1克。
师:1克究竟有多重呢?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里的2分的硬币,请你们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学生体验。
师:我们生活里像这样轻的物品还有很多,从你准备的小食品里打出大约1克的物品。
生1:2粒黄豆。 生2:半片奶片。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知,使具体的
质量感不断内化,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
2、体会1千克有多重。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叫什么名字吗?(蜂鸟。)它的体重大约是2克,也就是像两个2分硬币这样重。把两个2分硬币拿在手里,体会一下2克有多重。你能想像出蜂鸟有多小吗?
估计一小袋黄豆的重量,体会10克有多重。 估计一包味精的重量,体会100克有多重。
师:这一包味精重100克,你知道两包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克吗? 生:200克
师:10包呢? 生:1000克
师:(板书1000克)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另一个单位:千克。我们规定:1千克=1000克(板书)。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是1千克吗?
生:这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
师:现在请各组同学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生:1千克比较重。
师:再掂一掂1克重和1千克重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克非常轻,1千克比较重。
师:所以,我们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克作单位,而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就用千克作单位。同学们可能在生活中还会经常听到有关“斤”“公斤”这两个重量单位。其实公斤与千克的大小是一样的,1千克=1公斤。板书:kg,公斤
生:老师,我知道1公斤=2斤,1斤就是500克。
师:你的生活以验真丰富,好样的。你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吗?来估计一下吧,看谁估的准。
出示:水壶、书包等学生估计。用秤称重评判学生的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先估一
估,再测一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加深对重量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5页自主练习第1小题。
准备好教材中出现的物品,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主要是通过操作加深对克的认识和体会。
2.完成教材第5页自主练习第2小题。
把前4道题一起练习,来让学生识别这些衡量工具,然后认识后4个说出包装袋上的质量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具体感知的物体的质量。引导学生感知这
些质量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我们的身边。
(四)达标反馈
1. 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 ),计量较轻物品有多重,通常用( )作单位,用符号( )表示。我们常用( )来称比较轻的物品。
计量较重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符号( )表示。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 ) 一张白纸约重3(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