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十八课 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复习特训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
好的次的我们都要。”
——纪录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解说词
材料三:从1836年起,英国棉纺织业中的工厂工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
——摘自《近代文明史》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候?发生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指出,促使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哪个部门最先开始?
5 / 13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根据材料三,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德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源于哪一事件?
综合上述问题探究,你认为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无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晋时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加给人足矣。”
东晋的建立者是谁?
6 / 13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请根据下列两部作品比较一下。
材料二: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三: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
7 / 13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材料四:到西晋十六国特别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经“永嘉之乱”、“候景之乱”,南来的中原以至江淮人士增多了……其中潮州的归湖采风岭一带……向西南延伸至潮州城,再经揭阳地都、曲溪、仙桥,进入普宁南径以至潮阳铜壶、棉城就形成一道汉人居住线
——《宋代的潮州》
根据材料一分析,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 变化?
根据材料三,四,下列简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A、
B、
C、
D、
8 / 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