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 1.用竖式计算
63-27-18 24+56+18 95-46+23 57+38-19
46+25+17 55+38-16 93-27-46 46+27-29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交流汇报后进行小结。
在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计算加法满10以后要记得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的时候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用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细心,做完后记得进行检验。
2.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的计算,逐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出示期末复习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求面包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面包车比中巴车少6座”这两个条件;求大客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大客车比中巴车多23座”这两个条件。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时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第8题 课后反思:
9
第三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10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三、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97—98页期末复习的第16—20题.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11
2.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本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呢?
二、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 1.完成期求复习第16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交流时让学生明确求3人浇了多少棵实际上就是求“3个4相加的和”;5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5个4”;9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求“9个4”。然后由学生独立列式完成计算。
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出示题目,读题。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都是除以2?
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用三句话完整地描述题中的三个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解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条件来解答相关的问题。
4.完成期末复习第20题。
引导学生观察点子图,联系所列式子,找到点子个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独立完成最后一个点子图及后面两个算式的填写。完成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提升
12
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就到此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加倍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第18题。 课后反思:
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