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徐琳
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16期
摘要:“减负”是见仁见智的话题,在教育研究与决策上,“减负”急需寻找破题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梳理,发掘其社会背景,寻找其未解的矛盾根源,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为进一步推动减负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业负担;减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72-01
“减负”一直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长期以来,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中小学校长一直致力于采取各项措施来“减负”,但由课业负担过重引起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根除。伴随着基础教育转型期从教育价值到教育质量观都愈发注重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追求,以及关注人全面而多样发展的全面质量,“减负”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且势在必行。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所指 (一)“课业负担”的内容判定
“课业负担”属于中性词,即课业负担本身的存在是必然的、合理的,需要反对的是课业负担过重的教育,课业负担过重属于研究范畴。“课业负担”应该是包括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内的所有外界施加给学生学业有关的负担。它是一个心理概念、相对概念和抽象概念,一般不能够直接观察,需要借助其他更容易观察的具象特征,如做作业时间、心情是否烦躁等来推测课业负担重与否。它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因人而异,与有无学习兴趣和承受能力差异有很大关系。每个学生由于其学习能力不同,所承受的学习量也不同,对学习负担的感受也不同。我们要研究的不是针对每个具体的学生的,而是普通教育学习负担,学生承受的一致的、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减负”的目标所指
“减负”针对的是造成孩子心理负担(学习焦虑等)、生理负担(睡眠不足,体质下降等)以及异常行为(如课业压力大而自杀)的难度大、量大、单一机械的重复性训练过频。减负工作首先是以“减少”作为标准,这是对量的确定。随着减负工作的进一步推行,不仅是“减少”的问题,还要“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质的发展。“减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的积累减少后,要取得一样的结果,必须提高效率,即减负不减质,减负增效。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片面抓成绩、牺牲健康为代价,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减负”也要有减有增,开齐开全课程,增开特色选修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减负”的近期目标是教育的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