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祝福学案
学案( 设计教师:黄其钥)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2课
《祝福》(第一节)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了解鲁迅及其写作背景。 二、课前预习题
1:你知道的鲁迅的名句有哪些?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的叙述顺序有哪些?
三、问题与探究
问题1:查阅资料,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
问题2:以“我”为角度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问题3::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
问题4: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四、目标检测
1. 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 、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历史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等十八部。
1
2.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 为中心,通过 ,和 来反映社会生活。
3.本文的中心人物是祥林嫂,讲述了她 的悲惨遭遇。
六、配餐作业
A组(基础题)
《创新设计》的预习作业。
B组(巩固题)
《活页训练》的积累与运用。
C组(提高题)
写三百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补充材料: 我读鲁迅
陆 洋
鲁迅小说的背景、人物距离今天似乎有些遥远,今天许多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原来一直不喜欢鲁迅的文章,一则文字较艰涩,二则思辨性太强,不易捉摸。
2009年江苏高考以一篇郁达夫《怀鲁迅》重新引起我的思考。是的,“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细读鲁迅,他不再是一个思想说教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知识分子。他通过《一件小事》真诚剖析自身的劣根性,坦承错罪;他通过《藤野先生》缅怀异国师恩,真情流露;他通过《故乡》回忆童年幸福时光,挽留纯真质朴,痛斥封建流毒之非;他更通过《灯下漫笔》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再读鲁迅,看他在《呐喊》中大声疾呼,看他在《彷徨》中寂寞迷茫,看他在社会集体冷漠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看他在微薄的希望中“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身上,既有奇譬诡喻的庄周的洒脱孤高,又有锋芒毕露的孟轲的不屈不挠。虽有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孔子的落魄,却有路漫漫上下求索的屈子的执着,更有热爱生活的苏子的睿智豁达。
在那个几近窒息的社会中,他挚爱每一个人,却又厌恶每一个人。他否定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却对西方新思潮保持警惕,主张拿来主义。 七十多年的风雨剥蚀,并未丝毫减弱鲁迅作品中的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这份爱国情怀指引着我们每一个人重新认识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这里有许多我们今天依然存在的国民劣根性,有许多我们今天依旧需要的生命的品质,更有许多对当前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性温厚、心灵慰藉很重要的启示。“永远的新的旧故事”,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深入思考。
2
学案 ( 设计教师:黄其钥)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2课
《祝福》(第二节)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学习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揭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手法。。
二、课前预习题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三、问题与探究
问题1: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问题2: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肖像描写:
作用:
第二次肖像描写:
作用:
第三次肖像描写:
作用:
问题3:找出祥林嫂的语言描写,分析其作用。
3
问题4:根据以上分析,概括祥林嫂形象。
问题5:“画眼睛”是小说《祝福》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作品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其作用是什么?
眼睛描写 论特点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讲阿毛故事: 捐 门 槛: 不让祝福: 行 乞: 问有无灵魂:
四、目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祥林嫂的三次外貌变化。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 精神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小说的 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等。
五、配餐作业
A组(基础题)
1.《活页训练》的阅读与鉴赏6-12题。
B组(巩固题)
2.选择鲁迅《呐喊》或《彷徨》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比较。
C组(提高题)
3.选择课外读物上你最喜欢的人物描写的文段,抄录在下面。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