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8套试卷〗柳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卷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所以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燃烧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液质量减小,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A正确;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KClO3。B错误;
C、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要与氧气接触。C错误;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其溶质质量减小,但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错误。 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草木灰(含K2CO3)和硫酸铵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例如2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错误;
D.草木灰显碱性,与铵态氮肥反应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正确。 故选:D。
3.除去以下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B 【解析】
物质 CO2 CaCl2溶液 FeSO4溶液 K2SO4溶液 B.B
杂质 HCl 稀盐酸 CuSO4溶液 MgSO4溶液 C.C
所用试剂及方法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加入足量的Zn粉,过滤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D.D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能与足量的Zn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MgSO4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 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5.4.5g 镁和铝的合金加入到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 0.4g 氢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NaOH 溶液,恰好使上述产生的 MgCl2 和 AlCl3 完 全转化为沉淀,则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 A.23.4g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H~HCl~NaCl,则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
B.29.25g
C.11.7g
D.5.85g
H~HCl~NaCl158.5 0.4gx10.4g= 58.5x则x=23.4g,
故生成NaCl 的质量为23.4g。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技巧在于发现最终生成的氯化钠中氯元素全部来自于与镁铝合金发生反应的盐酸,这样就把看似无法解决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转变为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从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6.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 【详解】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
A、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B、反应前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反应后生成的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错误;
可见光C、根据图示给出的是微观世界的反应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则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错误;
D: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转变为甲烷,变废为宝,选项正确,故选D。
7.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无色溶液后放在如图位置,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小烧杯中a溶液分别可能是
复合光催化剂
A.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B.酚酞溶液和pH>7的溶液 C.石蕊溶液和浓硫酸 D.石蕊溶液和浓盐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B、pH>7的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不一定具有挥发性,如无挥发性,不能片刻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石蕊溶液是紫色,不是无色溶液,另外,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用滤纸做成的小花不会片刻变红,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石蕊试液是紫色,不是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