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_______机制实现的。
【答案】 (1). 神经——体液 (2). 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或“神经一一体液”调 (3). 作用时间较长 (4). 胰岛素 (5). 胰高血糖素 (6). (负)节)(或肾上腺素)反馈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在马拉松长跑中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由于交感神经释放的肾上腺素递质能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使血循环加快,以提供更多的O2和能量,这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人体体温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2)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
(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生长激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而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因此胰岛素与生长激素表现为拮抗关系;人体内具有升血糖的激素还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4)合成类固醇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运动员长期服用该类物质,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抑制雄性激素的分泌。
8. 乙肝病毒是由囊膜和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其DNA分子是一个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DNA。抗乙肝病毒基因治疗是将微环DNA导入肝脏细胞,在细胞核内与非密闭环状DNA重组为“微环DNA—重组cccDNA”,并长期表达干扰RNA,进而破坏病毒的RNA,以达到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下图是抗乙肝病毒基因治疗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是在人体肝细胞的_________上合成的。 (2)乙肝患者血液出现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来源是_________。
(3)该基因治疗方法是通过产生_________与病毒mRNA进行_________,抑制病毒mRNA的_________过程来干扰乙肝病毒的表达来实现的。
(4)微环DNA导入细胞的载体为经处理过的乙肝病毒,其原理是利用病毒的_________性。 【答案】 (1). 核糖体 (2). 乙肝病毒侵染肝细胞时遗留在细胞之外的、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时释放出来的、乙肝病毒裂解肝脏细胞后释放出来的 (3). 干扰RNA (4). 碱基互补配对 (5). 翻译 (6). 侵染
【解析】试题分析: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在宿主细胞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像分析可知,将微环DNA导入肝脏细胞,在细胞核内与非密闭环状DNA重组为“微环DNA—重组cccDNA”,并长期表达干扰RNA,进而破坏病毒的RNA。
(1)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外壳蛋白颗粒是在宿主细胞即人体肝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乙肝患者血液出现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可能来自于乙肝病毒侵染肝细胞时遗留在细胞之外的,也可能是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时释放出来的或乙肝病毒裂解肝脏细胞后释放出来的。
(3)据图分析可知,该基因治疗方法是通过产生干扰RNA与病毒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区,进而抑制病毒mRNA的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4)乙肝病毒具有侵染性,因此可以作为微环DNA导入细胞的载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判断其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并能够根据结合图形判断通过形成干扰RNA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机理。
9. 某小组研究了NaCl溶液浓度与遮光对月季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假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NaCl溶液(mol/L) 细胞间CO2浓度(ul?L) -1净光合速率(nmol?m?s) -2-10.4% 0.6% 100 120 6.0 5.0 0.8%
160 2.2
(1)NaCl溶液浓度过高,将导致根毛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和细胞壁发生分离。 (2)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将直接抑制植物光合作用________阶段,短期内细胞中C3含量_______,CO2的固定效率降低从而使胞间C02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下降。 (3)如图所示当遮光比例达到30%以上时,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体通过增加_________(选填“叶绿素a或叶绿素b”)来增强光合作用,这是对_________环境的一种适应。当遮光比例达到90%时,对该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4)遮光90%与70%条件下相比植株的干重和净光合速率都有明显下降,分析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原生质层 (2). 光反应 (3). 上升 (4). 叶绿素b (5). 弱光 (6). 大于 (7). 光合作用减弱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了NaCl溶液浓度与遮光对月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细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据图分析可知:当遮光率达到10%以上时,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只有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叶绿素a/b、植株干重和净光合速率都下降。
(1)NaCl溶液浓度过高,将导致根毛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即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降低,说明暗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减少,则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含量降低,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进而说明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将直接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
(4)遮光90%与70%条件下相比,光合作用减弱了,因此植株的干重和净光合速率都有明显下降。
10. 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A/a、B/b,其中B控制花朵中粉色物质的合成),现有白花、粉花和红花三株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红花×白花 全为红花 9红花:3粉花:4白花 实验二 白花×粉花 全为粉花 3粉花:1白花
(1)实验一亲本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2)实验一的F2代中,白花植株共有_________种基因型,红花植株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_。实验二的F2代中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在纯合红花植株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株开黄花,让其与纯合粉花植株杂交,结果如下:
①据此推测:该黄花植株的出现是因为_________基因发生了___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花植株与红色植株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为___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答案】 (1). AABB (2). aabb (3). 3 (4). 8/9 (5). aaBB和aaBb (6). A (7). 显 (8). 黄花:红花:粉花=2:1:1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一中,子二代为9红花:3粉花:4白花,说明子一代红花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AaBb,且结合题干信息可知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粉花的基因型为aaB_、白花基因型为A_bb和aabb,则实验一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实验二中,子二代粉花:白花=3:1,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一的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子二代白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占总数的9份,其中有1份是纯合子,因此红花中杂合子的比例为8/9;实验二的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子二代中粉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①根据题意分析,纯合红花基因型为AABB,与纯合粉花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而AABB突变后的黄花与粉花aaBB杂交,后代黄花:红花=1:1,且子一代黄花自交,后代黄花:粉花=3:1,黄花是AABB中的一个A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的,且突变为其显性基因(A’)。 ②若以上分析是正确的,则实验三F1代的黄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植株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 AaBB: aaBB = 1:1:1:1,即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花:红花:粉花=2:1:1。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够根据实验一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进而判断两个杂交实验亲本和子一代的基因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