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
第十二课时: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2“练习与实践”第5~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根据题意说呢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模型思想,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方程的相关知识,主要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练习
1.解答下列问题。
引导:上节课已经复习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现在再看一道题,大家独立列方程解答,并想想按怎样的步骤解答的,关键是哪一步。
出示: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240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了1.5小时后离乙地还有75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学生独立读题并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这题是怎样解答的?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程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来的?
还能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 2.把下列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填写完整,并列出方程。
(1)学校书法组有42人,比音乐组的2倍少4人。音乐组有多少人? ○ =书法组人数 ○ =4人 (2)学校书法组和音乐组一共42人,书法组人数是音乐组的2倍。书法组和音乐组各有多少人? ○ =书法组和音乐组一共的人数 学生独立读题,完成数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指名学生说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口头列出方程;根据交流呈现等量关系式和相应的方程。 追问:方程是根据什么列出的?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列不同方程的学生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这是哪一类实际问题,不同方程相应的等量关系各是怎样的,检查列方程解题过程。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解答这题的数量关系式和方程,教师板书。
3.出示:水果店运来苹果的千克数是橘子的3倍,一共480千克。运来橘子多少千克? 引导:同桌相互说说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应该怎样列方程。 提问:这里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方程怎样列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评议,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应该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5.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指名学生读题,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你能说说“甲种衬衫按四折销售”和“乙种衬衣按五折销售”的意思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提问:这题中单位“1”的量是什么?数量关系式应该怎样列?
引导:比较第7、8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列方程时怎样表示题里两个未知数量的? 四、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与实践”第9题,引导学生了解题意。 (1)出示数表和3个方框。
①让学生按横框直接在书上的数表里框4个数,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框的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要求再框几次,验证自己发现的关系,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提问:这样每次框出的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果用a表示框里的第一个数,后面3个数分别怎样表示?自己想一想、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说说你的想法和填的结果。 引导:这4个数的和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板书:4a+6。
②引导:请每人分别用另两个长方形框连续框几次,看看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在下面每个相应的框里表示其余3个数,看看和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商量完成。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填写的结果及思考的过程,呈现并板书交流的结果。 (2)框数、猜数游戏。 出示第(2)题,了解要求。
引导:框出4个数算出它们的和,能不能按刚才表示4个数和的式子,说出4个数各是多少呢?谁愿意来报出一组4个数的和,大家想一想这4个数分别是多少?
指名一人报出和,其余学生说出4个数,交流结果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可以根据表示和的式子试着列方程,看能根据哪个式子列出方程求出结果。
要求:现在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框4个数说出和,另一人说出这4个数;两人交换进行游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根据4个数的和说出4个数各是多少,其实是用到了什么知识? 五、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十三课时: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3~84“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加深认识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比例尺,巩固解比例的方法,能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回顾整理与练习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数量比较的认识,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特点,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要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主动回顾、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系统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识及应用,进一步增强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
1.唤醒记忆。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比和比例的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应板书。 2.复习比的知识。 (1)出示问题:
①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②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③什么叫求比值?什么叫化简比?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互相补充、修正,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①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结合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②引导: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呢?请你填写课本上的式子,相互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集体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提问:能根据这个式子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 交流小结比的基本性质,依据相互间的联系说明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本质上是相同的。
③什么叫求比值?什么叫化简比?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依据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结合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3)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复习比例的知识。 (1)出示问题:
①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一个比例说说自己的认识。 ②什么是解比例?怎样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举例说一说。 ③什么是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
(2)按出示的问题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出示第(1)题,学生根据要求先量出每副图片的长和宽,并写出长和宽的比。 集体交流,有错的同学订正。
提问:估计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你是怎样估计的? 让学生算一算,写出比例。
交流写出的比例,说明能组成比例的理由,并与估计结果比较。 2.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出示统计表。
引导:你理解表中每个百分数的含义吗?选择几个百分数,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它的含义。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选择2至3个百分数说说含义。 (2)出示问题(1)。
指名学生口答,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提问:从表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3.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写出比,并求出每种地砖的铺地面积。 交流:两种地砖面积的比是怎样的?说说你的方法。
(2)提问:求两种地砖铺地面积是怎样的问题?你是怎样解答的?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得数,并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问: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解答时通常应该怎样想? 4.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程计算的,注意理解不同的思路、方法。 追问:这里不同的解题方法各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你又有了哪些收获和体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