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2.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方式表征,例如,程序性知识以下列哪个表征? [ ] A.命题 B.表象 C.概念 D.产生式
3.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 )、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 ] A.认知心理 B.教学心理 C.教育心理 D.德育心理
4.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 ] A.内潜性 B.客观性 C.减缩性 D.观念性
5.下列关于专家和新手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 [ ] A.专家有庞大的知识系统 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
C.新手从末到头解决问题 D.根据新象棋手的特点发明了象棋的电脑系统——深蓝
6.实验研究可以让教育心理学家确定产生某一行为的原因,实验至少包括 [ ] A.一个自变量 B.一个对照组 C.一个可变量 D.一个不变量。
7.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促进者 D.反思者
8.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9.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 [ ] A.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B.品德就是道德 C.品德就是个性 D.品德一定危害社会
10.根据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哪些不会遵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能更? [ ] A.创造性智力 B.分析性智力 C.实践智力 D.自我认知智力
11.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2.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控制论专家 [ ] A.维特罗克 B.布鲁纳 C.格拉塞斯费尔德 D.奥苏贝尔
13.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理论是 [ ] A.自我价值理论 B.控制点理论 C.成就目标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14.有的人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就做出反应,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5.根据斯金纳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是 [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16.教育心理学家利用某种方式了解儿童和教师的经历、想法和感受的研究方法是 [ ] A.个案法 B.访谈和问卷调查法 C.观察法 D.人种学研究
17.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句话时,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这采用了 [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8.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 B.元认知策略属于过程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第1页共9页
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 D.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19.下面哪个属于早期的迁移理论? [ ] A.概括化理论 B.强化理论 C.特殊迁移说 D.试误说
20.下面哪个是人本主义的促进道德情感的治疗原则或称教育原则? [ ] A.谦虚 B.自信 C.自尊 D.移情性理解
21.提出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的是 [ ]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22.个体具有应用文字思考及使用语言传达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 A.语言智能 B.逻辑一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23.学生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4.皮亚杰认为儿童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这是道德认知发展的 [ ] A.自律阶段 B.无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他律阶段
二、填空题:
1.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_____。
2.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进行的小型课堂教学,叫做_____。 3.团体智力测验包括_____、库赫曼—安德森智力测验和欧迪斯—列农学生心理能力测验。 4.1989年,布朗、柯林斯和达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_____”的概念。 5.技能通常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_____两种。
6._____ 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7.分合法是_____ 1961年提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
8.跟随在行为之后能够增强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的事件,叫做_____。 9.儿童以成人为榜样,建立了自己所仰望的一种理想的自我,叫做_____。 10.德维克等在社会认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_____。 11. 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12.认为女性不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表达的是 观点,声称男性不能胜任幼儿教师工作也同样如此。 13.威廉·斯登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 的概念。
14.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有可能被检索出来并回到短时记忆,这时记忆又被称为“ ”。 15.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也对当代 产生了重要影响。 16. 指对特定的内部和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
17.学生一生都在持续进行着性别角色的 过程,即接受并做出被社会认定的性别角色行为。 18. 和平等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19.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与预成论是截然不同的,而是一种 。
20.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行为、态度、衣着、语言和饮食上的差异,这就是 。 21. 是反映关于适合男性和女性行为的印象和看法的广义类别。
22.根据 的智力三元论,智力表现为三种形式: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智力。 23.皮亚杰的 是建立在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和继承之上的。
24.所谓 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 25.解决问题的技巧及适应日常生活事件并从中学习的能力,被称为 。 26.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这两种 与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 27.设计 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28.美国斯坦福大学 教授认为,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入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
29. 即各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其各过程间的关系的图式。
第2页共9页
30.技能的活动方式不是动作的随意组合, 是技能形成的前提。
31.图式的激活、功能固着性和 都反映了灵活性在理解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名词解释: 1.高原现象 2.对偶故事法 3.认知结构 4.低个人成就感 5.普雷马克原理 6.表象
7.动作程序图式 8.交互决定论 9.PQ4R方法
10.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11.关键期 12.学习策略 13.联结主义 14.移情
四、简答题:
1.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
2.简要叙述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3.学习策略的结构是怎样的,三大学习策略之间是什么关系? 4.怎样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学习论? 5.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6.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环节是什么?
7.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 8.人本主义与认知派的意义学习存在什么区别?
9.如何评价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五、论述题:
1.对比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的差别,并分析其教学启示。 2.①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②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3.①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②有哪些对策?
4.说说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5.①品德心理的结构是什么?
②说说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6.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 7.①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②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第3页共9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B 5.D 6.A 7.D 8.B 9.A 10.A 11.B 12.C 13.D 14.C 15.A 16.B 17.A 18.C 19.A 20.D 21.C 22.A 23.A 24.B 二、填空题:
1. 内化 2. 微格教学 3. 罗吉—桑代克智力测验 4. 心智技能 5. 情境性学习 6. 学习 7. 戈登 8. 强化物 9. 自居作用 10. 成就目标理论 11. 编码系统 12. 性别歧视 13. 智商 14. 工作记忆 15. 建构主义 16. 模式识别 17. 社会化 18. 减少偏见 19. 渐成论 20.文化差异 21. 性别刻板印象 22. 斯腾伯格 23. 建构主义 24. 练习曲线 25. 智力 26. 认知风格 27. 先行组织者 28. 菲利普 29. 脚本 30. 合乎法则 31. 反应定势 三、名词解释:
1.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2.对偶故事法通过向被试讲述包含着道德价值内容的故事,它们以对偶道德故事为主,成对出现,来让被试判断研究者所涉及哪些行为类型。
3.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4.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5.在强化时,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才可以吃火腿”。
6.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7.动作程序图式是一种关于动作程序的认知结构,它是通过多次练习在头脑中形成的,在相似情境的激发下就会自动地调节以控制人的行为。
8.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提出的对行为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9.PQ4R方法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PQ4R代表预览(Preview),设问(Qeustion)、阅读 (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 10.结构不良领域知识是指生活中比较复杂的知识,不是简单回答就能理解解决的知识。
11.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1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3.联结主义是桑代克提出的,认为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14.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 四、简答题:
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经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在注意过程中,学习者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保持过程:在保持过程中,学习者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个体储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复制过程:在复制过程中,学习者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动机过程:在动机过程中,学习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2.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1)感觉通道:所谓感觉通道的差别是指学习者对于视觉、听觉和动觉刺激的偏好程度。
学习者在感觉通道偏好上存在三种典型类型:①视觉型学习者;②听觉型学习者;③动觉型学习者。
第4页共9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