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力资源作业答案
D. 操作示范法
1. (A )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经历三个时期: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 A. 金斯伯格 B. 舒伯 C. 施恩 D. 罗宾斯
2. 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责任在于(D )。 A. 员工个人 B. 企业 C. 员工环境
D. 企业和员工个人
3. (D )的目标是尽可能保证获得用于填补管理职位空缺的合适的人才,和保证候选人能够有效地承担将来可能的任命。
A. 职业生涯规划 B. 长期规划政策 C. 人力资源规划 D. 管理继任规划
4. (D )是设计职业生涯的核心步骤。 A.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B.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 C. 自我评估
D. 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5. 职业生涯管理是(C )的理念的体现。 A. 利润第一 B. 成本优先 C. 以人为本 D. 追求卓越
6. 职业生涯管理包括个人生涯管理和(C )。 A. 职业生涯发展 B. 职业生涯动态分析 C.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D. 职业生涯咨询
7. 职业生涯规划程序是基于(B )需要而制定.同时不能忽略( )需要。 A. 组织的 个人的 B. 个人的 组织的 C. 工作的 组织的 D. 工作的 个人的
8.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划分为(B )阶段。 A. 三 B. 五 C. 四 D. 六
1. 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是(B )。 A. 人员测评 B. 绩效考核 C. 工作分析 D. 薪酬管理
2. 绩效考核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连贯统一的流程,最后一步是(C )。 A. 建立共识
B. 成立考核评审委员会 C. 面谈和跟踪改进 D. 公布考核结果
3. (A )是为了适应当前很多管理和执行工作的发展,由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等首先提出来。 A. 情景模拟法 B. 关键事件法 C. 要素评定法 D. 等差图表法
4. 考核内容全面,打分档次可以设置较多等优点的绩效考核方法是(D )。 A. 情景模拟法 B. 关键事件法 C. 要素评定法 D. 等差图表法
5. 对于职级高的职位和主要业务部门的职位,其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A )工作目标设定。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好比较
6. 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一位主管对表现不十分友好的下属在各个评价要素上都给以较差的评价,这种绩效考核中的问题被称为(C )。 A. 趋中效应
B. 工作绩效评价标准不明确 C. 晕轮效应
D. 评价者个人偏见
7. 想如何避免在绩效评价中可能出现的评价者个人偏见、趋中趋势和晕轮效应等问题,可以从(D )做出努力。 A. 确保评价者清楚地了解各种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B. 选择正确的评价工具
C. 对评价者进行如何避免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培训 D. 以上都对
8. 下列反馈面谈中的行为,正确的是( B)。 A. 将绩效面谈作为一次发现错误的时机 B. 明确列出并一致通过员工发展的特定计划 C. 避免面对面地与较差的员工面谈 D. 接连不断地批评员工的缺点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项属于非经济类报酬的是(C )。 A. 工资 B. 奖金
C. 员工获得的成就感 D. 津贴
2. 对员工在特殊劳动条件、特殊工作环境中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用的额外支出的补偿是(D )。 A. 基本工资 B. 奖金 C. 激励工资 D. 津贴
3. 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程度、精确程度和工作责任大小等因素来划分技术等级,按照等级规定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叫做(A )。 A. 技术等级工资制 B. 岗位技能工资制 C. 职务等级工资制 D. 提成工资制
4. 标准工资的计算公式是(B )。 A. 标准工资=月工资标准
B. 标准工资=月工资标准–缺勤天数×日工资标准 C. 标准工资=日工资标准
D. 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标准
5. 下述哪种原则的提出,表明了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已经突破了过去那种僵化的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C )。 A. 按需分配结合
B. 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结合
C.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
D. 按劳动成果分配与按活劳动分配结合
1. 我国现行《劳动法》于(D )始实施。 A. 1949年10月1日 B. 1982年5月1日 C. 1994年1月1日 D. 1995年5月1日
2. 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法定劳动时间为每周(B )小时。 A. 48 B. 40 C. 44 D. 36
3. 在我国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企业中,职代会的职权包括以下(C )项。 A. 听取和审议厂长的工作报告 B. 推荐厂长或经理人选 C. 决定董事会组成
D. 否决或同意工资方案
4. 劳动合同与其他合同订立程序的区别是(D )。 A. 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双方自愿的原则
B. 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C. 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市场规则
D. 劳动合同需要首先确定被要约方
5. 从法律角度看,企业的招工简章或就业规则( A)。 A. 具有要约的法律效力 B. 不具有要约的法律效力
C. 必须经过司法部门公证后,才具有要约的法律效力
D. 必须经过劳动行政部门鉴证后,才具有要约的法律效力
6.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分为(D )。 A. 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两种
B. 有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两种 C. 无固定期限和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两种
D. 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
7. 《劳动法》第 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的劳动提供符合(A )的劳动条件。 A. 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标推 B.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 C. 企业制定的岗位工作规范标准
D. 劳动合同双方约定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标准
8.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程序是(C )。 A. 提前15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