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果胶的提取分离
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产成本高,目前生产中使用较少。
(3) 微生物法 阪井拓夫等经试验发现,帚状丝抱酵母及其变异株能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果胶。其原理是将帚状丝抱酵母接种到植物组织中,经过静止、搅拌、振荡培养或者在酵母培养基中培养后,用所得的培养液或该培养液的提取物作用于植物组织,随着微生物的产生,产生了使果胶从植物组织中游离出来的酶,这种酶能选择性的分解植物组织中的复合多糖体,从而可有效地提取出植物组织中的果胶。通常是在原料中加入2倍的水,接入帚状丝抱酵母菌种,在30℃左右发酵15h-20h,利用酵母产生的果胶酶将果胶分解出[9,10]。该法要求的工艺条件较严格。
(4) 草酸铵提取 N. Shibuga等采用草酸铵提取果胶,将果皮洗净,用0.25%的草酸铵溶液在90℃处理24h,过滤得果胶提取液。此法可使不溶性果胶酸钙转化为可溶性铵盐,Ca2+以草酸钙沉淀的形式除去。亦可用鳌合剂六偏磷酸钠,使不溶性果胶的溶解性增加,效果较好,但周期较长。
(5) 微波萃取法 柑橘果皮、苹果皮渣、向日葵托盘中均含有果胶。果胶含量特别高的是柚皮,其不但果胶含量丰富,而且提取的果胶凝胶强度也高。我国是柑桔的主要产地之一,从柚皮中提取果胶产量高、成本低、效果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柚皮果胶的提取主要采用喷雾干燥法、酒精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盐析法等。与其他方法相比,微波工艺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小,并且能极大限度地保留分离组分的天然活性。且没有浓缩步骤,脱钙工艺只需常压加热,工时缩短 1/3 左右,酒精用量节约 2/3;与盐沉淀法相比,此工艺操作容易控制,劳动强度小,产品质量有保证,色泽、溶解性、粘度等更佳。此方法能耗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只需萃取10min,能耗是其他方法的 1/6,具工业化生产前景。
1.2.4 果胶的分离方法
⑴ 乙醇沉淀法 乙醇沉淀法分离果胶,是利用果胶不溶于醇类溶剂的特点,将大量的乙醇加入果胶的水溶液中形成乙醇-水的混合液,将果胶沉淀出来。此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所得果胶纯度高、色泽好、产率高(20%~30%,以干质计),但乙醇用量大,回收时能耗也大,生产成本较高。
⑵ 盐析沉淀法 盐析法分离果胶常采用铝盐或高价铁盐等作沉淀剂,利用果胶中游离羧基带有与盐溶液中的盐离子相反电荷的特性,通过中和作用产生沉淀。该法可以不用浓缩果胶液而直接沉淀,能耗低,但是产品灰分高,溶解性差,且工艺条件不易控制。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脱盐难,造成果胶品质不高。用铝盐沉淀,果胶产率较低(7%左右,以干质计)沉淀颗粒较小、难以分离;用高价铁盐产率较高,但沉淀颜色较深[11]。赵伟良曾采用铁铝混合溶液提取柑橘皮果胶,相对于单一盐析法,得到的产品沉淀色泽好,产率高。正交试验得到的较佳
3
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工艺条件:饱和铁盐与铝盐溶液配比为2:1,pH控制在3.8左右,温度为80℃,沉析时间为1.5h。由此看来,混合盐析可以综合两者的优点,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产品质量。
⑶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的原理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12]。它是一种分子水平上分离技术,将提取得到的粗果胶提取液通过膜来达到果胶与其他物质的分离,再经过干燥即得果胶产品。与真空浓缩相比,膜分离浓缩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工艺简单,可选择性去除果胶 提 取 液 中 的 糖 分 和 低 聚 物,从 而 提 高 果 胶 的 品质[13]。目前,发达国家已将膜分离技术开始应用于果胶生产中,中国也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膜难于清洗且容易堵塞,价格也较为昂贵,使膜分离技术难以普及。
目前中国应用较多的果胶分离方法为乙醇沉淀法和盐析沉淀法。国外大多采用膜分离技术分离果胶。
1.2.5 果胶的市场展望
果胶是一种水溶性食物纤维,在食品加工等方面有很高价值,果胶有降低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硬化及糖尿病。果胶用途广泛,目前国内外市场销售很好,果胶在轻化工、化妆品和医药行业中正在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果胶在食品、化妆品以及医药中用途广泛,国内外需求量很大。作为食品添加剂,以其优良的口感和具有低糖、低热量的性能,在国内外市场上销路很好,在国内外市场上果胶以 4%~5%的年增长率发展,但仍供不应求。近年来,国际市场导航的果胶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15-20万元/吨),货源供应较为紧张。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果胶的年需求量约20000t,其中美国就高达4500t。据有关专家预计果胶的需求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消耗1500t以上,其中从国外进口约占90%,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其需求量仍呈高速增长趋势。果胶主要生产国有丹麦、英国、美国、以色列、法国等,亚洲国家产量极少,特别是消费量约占世界产量10%的日本几乎完全依靠进口,中国国内市场所需果胶大部分从美国和丹麦等国进口[14,15]。
从农副产品中提取果胶,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果胶市场需求量大,原料价格较低,果胶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又适合乡镇企业生产的产品[16]。
4
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第2章 柑橘皮预处理的研究
柑橘皮中含有原果胶酶,会对果胶分子产生降解作用,因此在提取果胶之前需要对柑橘皮进行预处理。国外对果胶原料预处理研究比较多,而国内对其研究很少。通过对果胶原料的预处理可以去除里面的苦味、色素、小分子等杂质,最主要的是要灭活果胶酯酶、果胶裂解酶等果胶酶的活性,防止其在提取过程中对果胶进行生物降解。
美国研究发现在近100oC下将剁碎的果皮加热不超过10分钟可以破坏果胶酶。日本研究发现通过强酸处理(pH0.1-0.2)同样可以灭活果胶酶[17,18]。
本实验一是研究蒸汽、沸水漂烫、高温烘干(鼓风干燥)这三种灭酶方式,寻求一种有效的灭活各种果胶酶并且可工业化操作的灭酶方式。二是初步研究提橙皮中的橙皮色素工艺,这样既可综合利用橙皮资源,又可以缓解果胶脱色工艺的压力,降低果胶产品中的颜色。
2.1 主要的实验试剂及设备
2.1.1 实验试剂材料
柑橘皮:购于水果批发市场。 乙醇(食用级,95%),盐酸。 2.1.2 实验设备
M20粉碎磨(德国IKA); RCTbasic磁力搅拌器(德国IKA);DELrA320pH计(METTLER);AE2400分析天平(METTLER);DHG-9145A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LXJ-nB离心机(上海安亭仪器厂);恒温水浴锅(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12L真空冷冻干燥机(美国LABCONCO公司);JJ-1电动搅拌器(江苏金坛荣华仪器厂); BrookfieldDv-lll+流变仪(美国 BrookfieldEngineering);低温循环槽(MP-20C,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等。
2.2 实验内容及方法
2.2.1 柑橘皮灭酶
鼓风烘箱干燥、沸水漂烫两种灭酶处理的橙皮和晒干的橙皮,分别提取果胶,通过对比果胶得率比较三个灭酶方式的优劣。
(1) 鼓风烘箱干燥灭酶:取一定量的晒干的橙皮粉于120℃鼓风干燥10min。 (2) 沸水漂烫灭酶:取一定量的晒干的橙皮,沸水漂烫10min后,65℃烘干,粉碎。
三种方式处理过的橙皮,于料液比1:35,pH=2(HCl调节),温度80℃的条件下,提取90min后,乙醇沉淀,果胶沉淀物真空冷冻干燥后称重。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果胶酯酶的灭活程度和果胶的得率有着很大的关系,漂
5
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烫处理灭酶效果较为彻底,所以果胶得率最高,比未经任何灭酶处理的晒干原料的得率高3.7%。
图2-1 不同处理方式果胶得率
2.2.2 柑橘皮色素提取工艺
色素对于温度比较敏感,如果直接用水提可能会造成果胶的损失,所以本课题提取色素采用室温下用食用乙醇提取。
2.2.2.1 浸提剂浓度对色素提取的影响
称取一定量的橙皮,加入到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在40℃水浴条件下提取一定时间,提取液用相同浓度的提取液稀释10倍,于370nm测吸光度。
如图2-2所示,吸光度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乙醇浓度达到95%后,浓度增加,吸光度增加不明显,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采用浓度为95%的乙醇作浸提剂比较理想。
图2-2 乙醇浓度对色素粗提取物提取率的影响
2.2.2.2 料液比对色素提取的影响
用95%乙醇为浸提剂,对比1:3、1:4、1:5的料液比对橙皮色素提取得率的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