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火线100天》2016年中考总复习(全国版)物理中考考点解读:第5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
第5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分子热运动 扩散 现象 定义 说明 示例 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______都在_______地_______;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力和________力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_____,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_______对方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 闻香气 影响因素 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分子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凡是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小物体(如灰尘、花粉等)都不是分子.
内能
内能及其改变 定义 改变方式 实质 示例 内能的______ 煮饭、热水袋取暖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与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 做功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______ 钻木取火、搓手取暖 影响因素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说明 ①条件:物体间存在_____;②规律:做功改变内能的两种情况:对物体做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__,温度功,物体内能______;物体对外做功,_____;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内能_______ 温度_______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没有看到改变内能的具体过程,就无法判断物体内能改变的原因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 焦耳(符号:______)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①温度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是”、“物体的”等词描述.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不一定是吸了热; ②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通常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用“有”、“含有”、“物体的”等词修饰.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 ③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物体的”、“物体有”等词修饰.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比热容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联系 概念 单位 说明
实验装置 实验设计 探究方法 得出结论 比较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方法:①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_______多少;②升高相同温度,比较_______多少 实验时应控制水和沙子的______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或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①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_____;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质量多少、升高的温度有关 比热容 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定义 公式 单位 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_与它的______和升高的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c=Q/mΔt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____ 水的比热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 kg的水温容及意义 度升高(或降低)1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水的比热 制冷剂、散热剂、调节气候 容的应用 (1)吸热公式:Q吸=cm(t-t0); (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t0表示初温,t表示变化后的温度即末温; (3)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 补充 【提示】在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但并非所有跟水有关的应用都应用了水比热容大的这一特性.
命题点1 分子热运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5·泰安)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热运动是物质内部分子自发的、无规则的运动,肉眼无法看见,它不同于细小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015·广州)咸鱼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一晚,冷冻室内有咸鱼味,这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2.(2015·株洲)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结合了起来,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了(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无规则运动 3.(2014·安徽)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________,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可以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蒸发越快.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命题点2 内能的改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5·张家界)下列选项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烤火取暖
B.夏天,在饮料中放冰块 C.冬天,搓动双手会发热 D.夏天,石头被晒得很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寻找表示改变内能方式的“关键词”是判断改变内能方式的一种好方法.“取暖”“加热”“降温”“吸收”等是表示热传递的关键词,“压缩”“摩擦”“锻打”“拧弯”等是表示做功的关键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2015·茂名)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图是( )
A.探究萘的熔化规律 B.压缩气体点燃棉花 C.内燃机压缩冲程 D.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
5.(2015·宜昌)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C.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第5题图 第6题图
6.(2015·烟台)如图所示,“钻木”能“取火”,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_.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命题点3 热量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5·茂名)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是常见的三种热水器.现需将10 kg、20 ℃的水加热到40 ℃,不考虑能量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损失,若用太阳能热水器加热,则水吸收了________J太阳能;若用额定功率为1 000 W的电热水器正常加热,则需要________分钟;若用燃气热水器加热,则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m3的燃气.[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燃气的热值为4.2×107 J/m3]
点拨: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的初温和末温,由热量公式可以求出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2-t1),Q吸=Q放=qV,则V=Q吸/q.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多选)(2015·潍坊)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这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甲 乙
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
9.(2014·呼和浩特)“YK-15B”型电热水壶内装有3 kg水,插在220 V的家用电源上.水从20 ℃加热至98 ℃,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求:
(1)水在这个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2)在这个过程中由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3)这个过程中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命题点 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综合性强,试题往往要求选择和组装实验器材,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运用公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