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检化验操作规程
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C—KOH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56.1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kg/mol)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 mg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 4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4.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商品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4.2引用标准:GB5538—1985
4.3原理:油脂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析出游离碘,对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用量即可算出油脂的过氧化值。
4.4仪器及用具:250ml带塞三角瓶;5ml微量滴定管;量筒;50ml移液管;100ml容量瓶;1000ml滴瓶和烧杯 4.5试剂:(1)氯仿—冰乙酸(40∶60)混合液:取氯仿40 ml,加冰乙酸60 ml。
(2)饱和碘化钾:取碘化钾10 g加水5 ml贮于棕色瓶中。
(3)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吸取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10 ml
注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4)0.5%淀粉指示剂。
4.6操作方法:称取混匀和过滤的试样2—3 g,注入250ml碘化钾中,加入氯仿—冰乙酸混合液30ml,立即振动使试样溶解,加饱和碘化钾溶液1ml,加塞,摇匀,在暗处放置3分钟,加水50ml,摇匀后立即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淀粉指示剂1 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同时做不加试样空白试验。 (V1-V2)3C31000
过氧化值= W
式中:V1—试样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V2—空白试验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W—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4毫克当量/k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 4.7注意事项:
4.7.1加入碘化钾后,静置时间长短及加水量的多少,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 4.7.2过氧化值过低时,可改用0.005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5 油脂水分及挥发物测定
5.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油脂水份及挥发物的测定 5.2引用标准:GB5528-1985
5.3仪器及用具:电热恒温烘箱;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天平,感量0.001g;称量皿;容量约30—50ml
5.4操作方法:用已烘至恒重的称量皿称取混匀试样约10 g(准确至0.001 g)在105±2℃温度下烘90分钟,取出冷却称重,再复烘20分钟直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1 g为止,如后一次重量大于前一次重量,则取前一次重量。 W-W1
水份及挥发物(%)= 3100 W
式中:W—烘前试样重量,g
W1—烘后试样重量,g
双试验允许差不超过0.04%,求其平均数。
17
6 油脂杂质检验
6.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商品植物油脂中杂质含量的测定。
6.2原理:根据油脂中的杂质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用石油醚溶解油脂试样,虑出杂质,烘干,称重,计算杂质的百分率。
6.3仪器:抽气泵;抽气瓶;安全瓶;2号玻璃砂芯漏斗;胶管;称量皿;镊子;量筒;玻棒;天平(感量0.0001g,0.1g) 6.4试剂:石油醚(沸程60~90℃);95%乙醇;酸洗石棉;脱脂棉等。 6.5操作方法:
6.5.1准备抽气装置:用胶管连接抽气泵,安全瓶和抽气瓶。用水将石棉分成粗细两部分,先用粗的,后用细的石棉铺垫玻璃砂芯漏斗(约3mm厚)先用水沿玻棒倾入漏斗中抽洗,后用少量乙醇和石油醚先后抽洗,待石油醚挥发净后,将漏斗送入105℃电烘箱中,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
6.5.2抽滤杂质:称取混匀试样15~20g(W)于烧杯中,加入20~25ml石油醚(蓖麻油用95%乙醇),用玻棒搅拌使试样溶解,倾入漏斗中,用石油醚将烧杯中的杂质干净地洗入漏斗内,再用石油醚分数次抽洗杂质,洗至无油迹为止。
6.5.3烘干杂质:用脱脂棉揩净漏斗外部,在105℃温度下烘至恒重。 6.6计算:
W1
杂质(%)= 3100
W
式中:W1—杂质重量,g
W—试样重量,g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04%,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豆瓣检验方法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使用的豆瓣质量检验。 2 名词解释
2.1纯质率:除去杂质和豆皮的豆瓣(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2.2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使)用价值的颗粒。 2.2.1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子叶的颗粒。
2.2.2破碎粒:通过3.0mm园孔筛存在2.0mm园孔筛上的碎粒。
2.2.3变色、变质粒:粒面生酶或子叶变红至红褐色(红心豆)的颗粒。 2.3杂质包括下列几种:
2.3.1筛下物:.通过2.0mm园孔筛的物质。
2.3.2其它杂质:包括泥土、沙石砖快、玻璃屑、异种粮粒、无食用价值的豆瓣及其它有机杂和无机杂。
2.3.3大杂:大于本批豆瓣颗粒的杂质。
2.4色泽、气味:具有豆瓣的固有色泽和气味,无异味,无熟豆香味。 3 检验方法
3.1抽样参照GB5491-1985执行。 3.2水份测定参照GB5497—1985执行。
18
3.3杂质(Z)的检验:分取试样50g(W)用2.0mm园孔筛正反旋转1分钟,倒下筛下物,捡出筛上其它杂质合并称重(W1)计算: W1
杂质(%)= 3100 W
其中:W1—为杂质重量
W—为试样重量
3.4含皮率(P)的检验:捡出试样中的豆皮,再捡出带豆皮的豆瓣和整豆称重后乘以8%,加上豆皮的重量后除以试样的重量。
不完善粒(Y)的检验:在检验杂质的同时按规定捡出不完善粒称重,除以试样的重量。
3.5纯质率的检验:纯质率=100-Z-P-Y/2
3.6整粒豆的检验:捡出豆瓣中的整粒豆称重,除以试样的重量。
3.7碎豆的检验:通过3.0mm筛孔但未通过2.0mm筛孔的豆瓣重量,除以试样的重量。 3.8变色、变质粒的检验:捡出粒面生酶或子叶变红至红褐色(红心豆)的颗粒称重,除以试样的重量。
3.9色泽、气味的检验:将试样放在掌心中观其色,嗅其味。 4 包装、运输
4.1包装以塑料编织袋装,封口严密、外观干净、无污染。 4.2每袋50±0.5㎏。
4.3净含量不得短少,每批抽样量不得少于10包。
菌落总数测定操作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术语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引用标准
GB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4 设备和材料
4.1 温箱:36±1℃。 4.2 冰箱:0~4℃。
4.3 恒温水浴:46±1℃。 4.4 天平。 4.5 电炉。 4.6 吸管。
4.7 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 4.8 玻璃珠:直径约5㎜。 4.9 平皿:直径约90㎜。
19
4.10试管。 4.11放大镜。
4.12菌落计数器。 5 培养基和试剂
5.1 营养琼脂培养基:按GB4789.28中4.7规定。 5.2 磷酸盐缓冲稀释液:按GB4789.28中3.22规定。 5.3 生理盐水。 5.4 75%乙醇。 6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
检样 做成几个稀倍数的稀释液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 各依1ml分别加入灭菌平皿内
36±1℃ 48±2h 报 告 菌落计数 每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
7 操作步骤
7.1 检样稀释及培养
7.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7.1.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的稀释液。
7.1.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7.1.4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7.1.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 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 ml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7.1.6带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于36±1℃温箱内培养48±2h。 7.2 菌落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查,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计下各平板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7.3 菌落计数的报告 7.3.1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叫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总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