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检化验操作规程
豆奶粉感官检验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豆奶粉感官检验,包括:色泽、外观、气味和滋味、冲调性、杂质、粗细度、稳定性、冲调杂质。 2 引用标准
GB/T18738—2006 3 仪器
烧杯(500mL);玻璃棒;标准筛(160目);白搪瓷盘。 4 检验方法
4.1 色泽、外观、杂质
4.1.1 样品倒在白瓷盘上摊平,用肉眼观察。 4.2 冲调
4.2.1 冲调性:取被测样品25克于500mL烧杯中,用200mL 70℃以上热水冲调,用玻璃棒搅拌1min后,观察其溶解情况,湿润下沉快,冲调后易溶解,无团块或有少量团块,冲调后均匀一致。
4.2.2 气味和滋味:嗅其气味,品尝滋味,具有豆奶香味,无豆腥味及其他异味。 4.2.3 稳定性:一次搅拌后静置2~3min后,如有明显的界限为微分;二次搅拌仍有明显的界限为分层。
4.2.4 杂质:冲调后观察其杂质。杂质标准见附录A。
4.2.5 粗细度:用160目的标准筛,在较大的水压下过筛,筛上残留物小于或等于半个豆瓣为合格;或者在较低水压下反复冲洗,将筛上物集中后用滤纸江水吸干后称重,筛上物小于等于1%为合格。
附录A:豆奶粉杂质检验判定标准 杂质判定标准:
a)样品到在白瓷盘上摊平,用肉眼观察有杂质判为“有肉眼可见杂质”; b)冲调后与标准板号“1”相似判为“较少”; c)冲调后与标准板号“2”相似判为“稍多”; d)冲调后与标准板号“3”相似判为“较多”; e)冲调后与标准板号“4”相似判为“特多”。 合格判定标准:
a)杂质“较少”或“稍多”为符合内控标准;
b)杂质“较多”或“特多”为符合企业标准但不符合内控标准; c)杂质有“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为不合格。 杂质标准板如:
2~3个 3~5个 5~10个 10个以上
1 2 3 4
1
麦片感官检验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麦片感官检验,包括:色泽、形态、滋味和气味、冲调性、杂质。 2 引用标准
QB/T2762—2006 3 仪器:
烧杯(500mL);玻璃棒;白色搪瓷盘。 4 检验方法 形态、色泽
称取30g样品,散倒在白色搪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形态和色泽。 滋味和气味
称取30g样品,倒入500mL烧杯中,用200mL80℃温开水冲调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嗅其气味,品其滋味。 冲调性和杂质
称取30g样品,倒入500mL烧杯中,用200mL80℃温开水冲调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观察其组织,并判断有无杂质。
水分测定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谷类及其制品、淀粉及其制品、调味品、乳制品、肉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2 引用标准:
GB/T14769—1993。 3 原理:
食品中的水份在高于水的沸点101~105℃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的物质的总量。 4 仪器:
烘盒:直径50—80mm的烘盒;干燥箱;感量0.001g的分析天平;干燥器;粉碎机;绞肉机。 5 操作步骤
5.1 取洁净的烘盒,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盒盖斜支于盒边,加热1小时,取出盖好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然后复烘至恒重。 5.2 精密称取样品3.000g~5.000g放入已知恒重的烘盒中,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盒盖斜支于盒边,加热2~4小时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然后复烘至恒重,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2mg,以最小称量为准。 5.3 水份计算公式: m1-m2
X1(%)= 3100 m1-m3
式中:X1:为样品中水份含量(%);
m1:为烘盒和样品的质量(g); m2:为烘盒和样品干燥后的质量(g); m3:为烘盒的质量(g)。
计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5.4 允许误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值之差每100g试样不超过0.2g。
2
尿素酶活性定性测定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系列豆奶粉、豆奶饮料等。 2 引用标准:QB/T2132—1995。
3 原理:在适当酸碱度和温度下尿素酶催化尿素转化成碳酸铵,碳酸铵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铵,再与纳氏试剂中的碘化钾汞复盐作用形成黄棕色的碘化双汞铵。
尿素酶
NH2CONH2+2H2O (NH4)2CO3
(NH4)2CO3+2NaOH Na2CO3+NH4OH
2K(HgI4)+3KOH+NH4OH NH2Hg2OI+7KI+3H2O 4 试剂:所用的水为蒸馏水或用同等纯度的水(以下简称水)。 a) 1%尿素溶液:称取1.0g尿素(QB696)溶于99mL水中;
b) 10%钨酸钠溶液:称取5.0g钨酸钠(HG3—1861)溶于45mL水中;
c) 2%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1.0g酒石酸钾钠(GB1288)溶于49mL水中;
d) 5%硫酸溶液:吸取2.5mL硫酸(GB625)倒入盛有47.5mL水的200mL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e) 中性缓冲溶液:量取0.066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61.1mL于200mL烧杯中,加入0.066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38.9mL,搅拌均匀; f) 0.066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0.947g无水磷酸氢二钠(GB1263)溶于100mL水中; g) 0.066mol/L的磷酸氢二钾溶液:称取0.907g无水磷酸二氢钾(GB1274)溶于100mL水中;
h) 钠氏试剂:称取5.5g红色碘化汞、4.125g碘化钾(GB1272)溶于25mL水中,然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再称取14.4g氢氧化钠(GB629)溶于50mL水中,待冷却后,慢慢转移到上述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倒入试剂瓶中,静置后用上清液。
5 仪器和设备:(包括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下列各项)
183180mm试管;25ml具塞比色管;恒温水浴锅。 6 试剂制备
6.1 称取豆奶粉5克,加入35ml 75℃的水溶解。 6.2 取183180mm试管二支,各加入检验样品2ml(婴儿粉0.1g)加中性缓冲溶液(4.5)1ml。
6.3 向甲管(样品管)中加入1%尿素液(4.1)1ml,向乙管(样品对照管)中加入1ml蒸馏水,二管摇匀后置于40℃水浴保温20min。
表1 尿素酶定性 表示符号 显色情况 强阳性 ++++ 砖红色浑浊或澄清液 次强阳性 +++ 桔红色澄清液 阳性 ++ 深金黄色或黄色澄清液 弱阳性 + 淡黄色或微黄色澄清液 阴性 - 样品管与空白对照管相同或更淡 6.4 取出二管各加入4ml水摇匀,再加10%钨酸钠(4.2)1ml,摇匀再加入1ml15%硫酸(4.4)摇匀,过滤备用。 7 分析步骤
3
7.1 取两支25ml具塞钠氏比色管,分别加入2ml上述滤液,然后再加入15ml水摇匀,再加入1ml酒石酸钾纳(4.3)摇匀,再加入2ml钠氏试剂(4.6)后用水定容至刻度。 7.2 两管摇匀后观察结果:(见表1)
总酸测定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系列豆奶粉。 2 引用标准
GB/T12456—1990 3 原理
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碱液滴定试液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的总酸含量。 4 试剂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以下简称水),使用前需经煮沸冷却。
a) 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按GB601配制与标定;
b) 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吸取4.1制备的溶液50mL于5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c) 1%酚酞指示剂溶液:1g酚酞溶于60mL95%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mL。 5 仪器和设备
250mL三角烧瓶;50mL烧杯。 6 操作步骤
6.1 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01g),用100mL煮沸冷却后的水溶解,置于250mL三角烧瓶中加入0.4mL1%的酚酞试剂,用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记录消耗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6.2 空白试验:用水代替试液按6.1操作,纪录消耗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数。
7 计算公式
总酸以每公斤(或每升)样品中酸的克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C3(V1-V2)3K
X= 31000
m
其中:X:为每公斤(或每升)样品中酸的克数(g/Kg或g/L);
C: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为滴定试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为空白试验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为试验质量(g);
K:为酸的换算系数(乳酸0.09)。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两次测定结果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报告结果,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测定平均值的2%。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