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挖掘隐含规律 巧解地理试题

挖掘隐含规律 巧解地理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3:02:32

《地球的运动》这一章一直是高三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问题之一。在解有关地球运动的题目时,挖掘其隐含信息和规律,掌握一些重要的结论,会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这些结论涉及到日出日落的时间、极昼极夜的范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运行轨迹等。现列举如下:

◆前提: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夜长时间=日出时间×2

日出时间=夜长时间×1/2

●规律一:某地的日出时刻等于夜长的一半。

〖例1〗假设图1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AB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则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 A.2时 B.3时 C.6时 D.9时

〖解析〗图中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AB为夜弧,夜弧所跨经度为90°,这表明AB所在的纬线圈对应的夜长为6小时。根据某地的日出时间等于夜长的一半这一结论,可推出C处的日出时间为夜长6小时的一半。 〖参考答案〗B 【例2】〖2006年高考广东地理试题〗右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 A.21点30分 B.2点30分 C.8点00分 D.3点30分

【解析】由题意可知,AB弧表示夜弧,且从NA到NB所跨经度为75°,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隔1小时,则AB弧表示的夜长为5小时。运用“某地的日出时刻等于夜长的一半”这一结论,可轻松地推出D点的日时刻为2时30分。 〖参考答案〗B ◆前提:40°N处夏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大为73°26′,在冬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最小为26°34′,其最大太阳高度角与最小太阳高度角之差为73°26′—26°34′=46°52′=2×23°26′=黄赤交角的2倍。

23°26′N处夏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大为90°,在冬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最小为43°08′,其最大太阳高度角与最小太阳高度角之差为90°—43°08′=46°52′=2×23°26′=黄赤交角的2倍。 10°N处在太阳直射时10°N纬线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大为90°,在冬至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最小为56°34′,其最大太阳高度角与最小太阳高度角之差为90°—56°34′=33°26′=黄赤交角的度数+10°。

赤道处在太阳直射赤道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大为90°,在两分日时太阳高度角最小,最小为66°34′,其最大太阳高度角与最小太阳高度角之差为90°—66°34′=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0°。 规律二: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一个定值,为23°26′。

●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黄赤交角的度数+该地的地理纬度。

●在南北回归线(含南北回归线)之外,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一个定值,为黄赤交角的2倍。

〖例3〗图1中OM、OL分别为南半球某地树木OO1一年中正午投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当该树的影子为OL时,“国际标准时”为16时40分。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树影O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图2为P、Q两水文站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该地经纬

度位置为( )

图1 图2

A.23°26′S 70°E B.43°08′S 70°W C.43°08′S 110°E D.66°34′S 110°W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地的影子在夏至日和冬至日都朝一个方向,这表明该地的纬度高于回归线。该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为3α,太阳高度角最小时为α,运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黄赤交角的2倍”这一结论,可推出α的值为23°26′,进而可推出该地的纬度为43°08′;当该树的影子为OL时,即该地为正午12时“国际标准时”为16时40分,则该地为70°W; 〖参考答案〗B

〖例4〗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1~2题。

R ① 2小时26分 ② 24小时 46°52′ ③ 0小时 23°26′ ④ 5小时42分 46°52′ H 43°26′ 1.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D.①③④②

2.当国际标准时为10时24分,①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则①地的经纬度可能为 A.43°26′N,156°E B.23°26′N。24°E C.20°S,24°E D.46°34′S,156°E

〖解析〗③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为0,表明该地为0°,其纬度最低,据此第1题选择A项。

当国际标准时为10时24分,①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正午12时,可求出该地的经度为24°E;运用在南北回归线之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黄赤交角的度数+该地的地理纬度这一原理,可求出该地的地理纬度为20°。 【参考答案】1.A 2.C

◆前提:40°N处夏至日时昼最长,最长为14时51分,在冬至日时昼最短,最短为9时9分,其最长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为14时51分+9时9分=24时。 20°N处夏至日时昼最长,最长为13时13分,在冬至日时昼最短,最短为10时47分,其最长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为13时13分+10时47分=24时。

赤道处全年昼夜等长,其昼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也等于一个定值即24小时; ●规律三:某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24小时。

◆〖例5〗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R ① 2小时26分 ② 24小时 46°52′ ③ 0小时 ④ 5小时42分 H 43°26′ 23°26′ 46°52′ 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解析〗 ④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为24小时,昼长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5

小时42分,利用两个等式可求出④地的最短昼长为9小时9分。 〖参考答案〗B

◆前提:太阳直射23°26′N纬线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方是66°34′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的地方是66°34′S及其以南地区。

太阳直射23°26′S纬线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方是66°34′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的地方是66°34′N及其以北地区。

●规律四: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呈互余关系。

〖例6〗下图为西半球光照图,C点的纬度数为m,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m 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90°-m C.此日前后A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D.此日前后B地昼长缩短

〖解析〗C点以北的区域出现极昼,且C点的纬度数为m,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呈互余关系这一原理,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90°-m处,B项为正确答案。 〖例7〗如右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学生正在距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仰角为4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3°N,90°W B.25°N, 90°E C.42°N, 90°W D.23°S, 90°W

〖解析〗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表明ABC弧线为晨昏线;某学生正在距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仰角为42°,表明此时处于夜半球,也说明观测点在北半球,且观测点为42°N。观测点与B点相距25°,则可推出B点纬度为67°N。B点到极点所在区域此时出现了极昼现象,运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线的纬度呈互余关系这一规律,可推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N。 〖参考答案〗1.A

◆前提: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 太阳直射点位于10°N时,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为10°。

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时,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为23°26′。

●规律五: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例8〗下图中L表示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1~2题。 1.此日杭州(约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 A.39° B.81° C.29° D.71°

2.若图示太阳高度角为当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 A.两极地区的极夜时间将会变短 B.地球上的热带范围将会缩小 C.回归线将穿过我国的海南岛

D.在一年内,风带气压带的移动幅度将会增大 〖解析〗图示地区一天之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始终是21°,说明该地区为南极点,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21°S。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角度=90°—30°—21°=39°。

如果南极附近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角为21°,说明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将缩小,温带范围变大;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两极地区极夜时间的长短没有影响;北回归线在21°N附近,不经过海南岛;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将变小,如果黄赤交角为0°,则气压带和风带就不会移动。

〖参考答案〗1.A 2.B

〖例9〗图中L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此日江苏省扬州市(约32.5°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 A.32.5° B.79.5° C.45.5° D.66.5° 〖解析〗略

〖参考答案〗B

◆前提:太阳直射点位于10°N处时,8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80°N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0°,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10°,80°N处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2倍;

太阳直射点位于20°N处时,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70°N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0°,70°N处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2倍; 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时,66°34′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66°34′N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6°52′,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66°34′N处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2倍;

●规律六:出现极昼现象的某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同半球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2倍。

〖例10〗下图中PQ表示晨昏线,该日Q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这一天,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 A.40° B.20° C.23°26′ D.0°

〖解析〗图中PQ表示晨昏线,因Q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0°,故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PQ表示昏线,Q点以南出现极昼现象。运用“出现极昼现象的某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同半球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2倍”这一原理,可推出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为20°。 〖参考答案〗B

◆前提: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时,66°34′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66°34′N处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为46°52′,太阳高度角最小值为0°,其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等于46°52′,是太阳直射点(23°26′N)的2倍。 太阳直射点位于10°N处时,8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80°N处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为20°,太阳高度角最小值为0°,其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等于20°,是太阳直射点(10°N)的2倍。 ●规律七:出现极昼现象的某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与最小值(午夜时的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例10〗某时刻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在100°W时太阳高度角最大且为25°,在80°E时太阳高度角最小为5°。该纬线的纬度是 A.60°S B.70°S C.75°S D.80°S 〖解析〗该纬线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为25°,最小值为5°,运用出现极昼现象的某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与最小值(午夜时的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这一原理,可推出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S处。再运用两地的太阳高度角差等于两地的纬度差这一原理,可求出该纬线的纬度是80°S。

〖参考答案〗D

〖例11〗下图是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6月22日,该纬线上的最小太阳高度为

A.6°34′ B.8°26′ C.21°26′ D.21°34′ 〖解析〗略 〖参考答案〗B

◆前提:20°S处在夏至日时昼长为10时47分,而同纬度的20°N处昼长为13小时13分,夜长为10时47分,20°S处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 40°N处在夏至日时昼长为13时51分,而同纬度的40°S处昼长为9小时9分,夜长为13时51分,40°N处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

●规律八:南(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南)半球某地同纬度地区的夜长。 〖例12〗〖2003年全国高考文综卷〗读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回答1~2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解析〗P地位于75°W,属于西五区,和北京时间(东8区)相差13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求出P地的地方时为9小时—13小时=昨日20时。

根据上题解析,P地的日落时间为当地时间20时,可求出此时当地昼长为16小时;漠河位于北半球,和P地纬度相当。根据“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半球某地同纬度地区的夜长”这一结论,所以漠河的夜长约为16小时。 〖参考答案〗1.C 2.A

〖例13〗下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AMB为昼弧,α等于20°,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 ) 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 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

〖解析〗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即与M点经度互补、纬度相等且位于南北两个不同半球的点;要求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不如直接求M点的夜长。M点的夜长为M点所跨的夜弧度数除以15°,即220°/15°=14小时40分。 〖参考答案〗D

搜索更多关于: 挖掘隐含规律 巧解地理试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地球的运动》这一章一直是高三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问题之一。在解有关地球运动的题目时,挖掘其隐含信息和规律,掌握一些重要的结论,会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这些结论涉及到日出日落的时间、极昼极夜的范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运行轨迹等。现列举如下: ◆前提: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夜长时间=日出时间×2 日出时间=夜长时间×1/2 ●规律一:某地的日出时刻等于夜长的一半。 〖例1〗假设图1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AB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则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 A.2时 B.3时 C.6时 D.9时 〖解析〗图中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AB为夜弧,夜弧所跨经度为90°,这表明AB所在的纬线圈对应的夜长为6小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