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大危险源控制方案10.12
重大危险源控制方案
一、常见危险源类型
以“五大伤害”为主。即高处坠落、触电、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这五类事故是最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类型,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常见重大危险源。其他重大危险源还有中毒、爆炸、火灾等。 二、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1、深基坑工程
深基坑是指挖掘深度超过1.5m的沟槽和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重要建(构)筑物、住宅或有需严加保护的管线的基坑。主要危害有:坍塌、高处坠落。
预防措施:
(1)、使基坑尺寸满足基础安全施工和排水要求,保证基坑顶面有良好的运土通道。 (2)、当桥梁基础靠近水边时,开挖基础时容易发生坑壁坍塌事故。坑壁坍塌,将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按地质、水文条件,结合现场情况,慎重地决定基坑的开挖边坡和支护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并按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
(3)、基坑开挖尽量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开挖工作不宜间断;挖到标高经验收合格后,立即砌筑或浇筑基础,开挖面不宜暴露过久。开挖基坑时,如对邻近建筑物或临时设施有影响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4)、基坑可用机械或人工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预留30cm左右的高度,由人工完成开挖。挖掘机等机械在坑顶进行挖基出土作业时,机身距坑边的安全距离应视基坑深度、坡度、土质而定。一般不小于1.0m堆放材料及机具时不小于0.8m。
(5)、当挖土深度超过5m或发现有地下水和土质发生特殊变化,边坡不稳定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边坡坡度或采取支护措施。
(6)、开挖中,当可能出现坑沿顶面裂缝,坑壁松塌或遇有涌水、涌沙影响基坑边坡稳定时,加强观察,及时进行加固防护。
(7)、开挖中发现危险物、不明物等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按程序上报,经妥善处理的方可恢复作业。
(8)、基坑邻近各类管线、建筑物时,开挖前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实施拆、移、加固或保护,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挖。
(9)、土层中有水时,在开挖前进行排、降水,先疏排再开挖,不宜带水挖土。 (10)、基坑四周做1.2m高的临时围栏,用密目网封闭,夜间设红色警示标志。 2、脚手架工程
脚手架工程包括:搭设高度在20m以上的落地式脚手架;悬挑脚手架;高度在6.5m以上、均布荷载大于3KN/M2的满堂红脚手架;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主要危害有:坍塌、高处坠落。
预防措施
(1)、钢管脚手架连接材料使用扣件,接头错开,螺栓坚固。立杆底端使用立杆底座。铅丝和白麻绳不得连接钢脚手架。
(2)、脚手板铺满、绑牢,无探头板,并牢固地固定在脚手架的支撑上,脚手架的任何部分不得与模板相联。
(3)、脚手架设置栏杆,敷设的安全设施经常检查,确保操作人员和小型机械的安全通行。 (4)、脚手架上的材料和工具堆放整齐,积雪和杂物及时清扫,有坡度的脚手架加设防滑木条。悬空脚手架用栏杆或撑木固定稳妥、牢靠,防止摆动摇晃。
(5)、搭设在水中的脚手架经常检查受水冲刷情况,发现松动、变形或深陷及时加固。脚手架上作业人员佩戴救生设备。
(6)、双排脚手架架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设剪刀撑。
(7)、脚手架高度在10~15m时设置一组(4~6根)缆风绳,每增高10m再加设一组。缆风绳与地面夹角45°~60°。缆风绳的地锚设围栏,防止碰撞破坏。
(8)、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不拆除主节点处的纵项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及连墙杆。 (9)、拆除脚手架时,周围设置护栏或警戒标志,并严格从上而下拆除,不得上下双层作业。拆除的脚手杆、板用人工传递或吊机吊送,严禁随意抛掷。当有六级以上大风和雪、雨天气时,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10)、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和穿防滑鞋。 3、施工临时用电
施工临时用电包括外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配电箱、开关箱、现场照明、电气设备、变配电装置等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主要危害有:人员触电、局部火灾。
预防措施:
(1)、编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实行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使用标准配电箱。未
经安全技术培训,不许操作电工作业,电工持证上岗。
现场的变电设备处,备有灭火器材和高压安全用具。非电工人员严禁接近带电设备。使用高温灯具,其与易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小于1m,一般电灯泡距易燃物品不小于50cm。防止失火。(2)、场内架设的临时线路必须用绝缘物支持,不得将电线杆缠绕在钢筋、树木或脚手架上。电工在接近高压线操作时,安全距离为10KV以下不小于0.7m,20~35KV不小于1m,44KV不小于1.2m否则须停电后操作。
(3)、各种电器设备配有专用开关,室外使用的开关,插座外装防水箱并加锁,操作处加设绝缘垫层。各种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应停电作业,如必须带电作业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有专人监护。遇有雷雨天气不得爬杆带电作业,在室外无特殊防护装置时须使用绝缘拉杆拉闸。 (4)、采用埋地或敷设,以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5)、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深度不0.7m,并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6)、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小于2m,交叉间距不小于1m。 (7)、埋地电缆的接头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8)、架空电缆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采用绝缘线,固定点间距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敷设高度符合规范架空线路敷设高度的要求,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小于2.0m。架空电缆严禁沿脚手架、树木或其他设施敷设。
(9)、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10)、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总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总分设备做保护接地。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
(11)、总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下可设若干开关箱。总配电箱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m。
( 12 )、每台用电设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13)、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动力开关箱与照明开关箱须分设。
(14 )、配电箱、开关箱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操作作用的瓦斯、烟气、受潮气及其他有害介质中。
(15)、配电箱、开关箱周围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
(16)、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颜色标志按规范要求配置并排列整齐;导线分支接头不得采用螺栓压接,要采用焊接并做绝缘包扎,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17)、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与PE线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通过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18)、配电箱、开关箱的箱体尺寸与箱内电器的数量和尺寸相适应,箱内电器安装板板面电器安装尺寸按规定确定。
(19)、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设在箱体的下底面。
(20)、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加绝缘保护套并成束卡因在笨体,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 (21)、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防雨、防尘。 4、临边作业
高度大于2m的临边作业面,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主要危害是高处坠落。
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地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对临边作业,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标准要求,操作人员戴好安全帽。超过2m的作业系好安全带。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m~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m~0.6m,横杆长度超过2m时,加设栏杆柱,栏杆柱的固定极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1KN的外力;防护栏从上而下加设安全防护密目网封闭,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小于18cm的挡脚板。防护栏杆应涂刷醒目安全色。高处作业不得往下抛掷物料,物料放好放稳于架上以防滑落。 5、人工挖孔桩
人工挖孔桩因孔内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或孔壁坍塌掩埋施工人员等。主要危害有:坍塌、中毒。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