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5)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0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5)遗传的基本规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1:32:14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2010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5)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学法导航】

本专题在全书中所占篇幅较大,在教学中所需时间较长,在各级考试中所占比分较多,且是全书中重、难点相对集中的一章,其有关知识的应用又往往灵活多样。因此多做归纳和总结,掌握最佳复习方法,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1 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1.1概念系列

1.1.1 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1.1.2 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1.1.3 杂交—自交—回交—测交—正交—反交1.1.4 纯合体—杂合体1.1.5 基因型—表现型1.2 符号系列

符号 1.3 关系系列

1.3.1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P × × ○F1 ♀ ♂ 含义 亲本 杂交 自交 子一代 雌性 雄性 基 因–— →性 状

控显性基因–— →显性性状隐性基因–— →隐性性状

等位基因–— 制 →相对性状↓ ↓基 因 型–— →表 现 型

1.3.2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不遗传变异改变 改变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改变 改变可遗传变异

(1)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因,而表现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外部形式。(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

(4)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如果仅仅是由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那么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5)生物表现型的改变,如果是由基因型(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那么这种变异就能遗传给后代。

1.3.3 基因—DNA—染色体—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8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2)特定结构的基因控制特定性状的表达,特定结构的蛋白质体现特定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实现的。1.3.4 减数分裂与遗传的关系

(1)遗传规律是指基因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2)从细胞水平上看,遗传规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这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其结果使配子中含有每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这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其结果形成不同基因组合的配子。

(5)经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n)(2n??,没有同源染色体,也就不存在等位基因了(同染多倍体生物例外)。

降至(6)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合子,以及由合子发育成的新个体的所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又??2n)恢复到亲本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n??,有了同源染色体,也就会有等位基因

增至或成对的基因了。

(7)子代基因型中的每对基因(包括等位基因)都分别来源双亲。

(8)遗传规律尽管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但必须通过子代的个体发育由性状表现出来。

2 遗传基本规律2.1 基因的分离规律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是学好遗传规律的基础。要掌握这部分内容,可按下列层次逐步深入。2.1.1 一对相对性遗传的特点

(1)杂交操作:去雄→授粉→套袋。

(2)F1全部表现为显性亲本的性状。

(3)F2显、隐性状同时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其分离比为:

显性个体占3/4 隐性个体占1/4

拓展?? 纯合体占1/2( 纯合显性个体占1/4纯合隐性个体占1/4)接近3∶1?? 杂合体占1/2

显性个体中( 杂合体占2/3、纯合体占1/3)

2.1.2 对性状分离的解释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且一个来源父方,一个来源母方。如DD、 Dd、dd都是成对基因,其中Dd是等位基因。

(2)在生物的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纯合体DD和dd 各产生一种类型配子,分别是D和d。杂交后代F1Dd的两个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杂种体内等位基因的独立性)。

(3)F1Dd进行减数分裂时,D和d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1/2)D和(1/2)d的配子(杂种体内等位基因的分离性)。

(4)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受精结合的机会均等(雌、雄配子受精的随机均等性),因此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表现型及其比例接近于3显∶1隐。2.1.3 杂交组合类型

18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1)纯合体自交 DD×DD→DD dd × dd→dd 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2)纯合体杂交DD×dd→Dd,得到杂合体,表现为显性,据此可进行显性、隐性性状的判定(杂交后代没有显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和推导双亲基因组成。

(3)杂合体自交Dd×Dd→( 基因型比为DD∶Dd∶dd=1∶2∶1表现型比例为显性 ∶ 隐性=3∶1)

(4)回交Dd×DD→(基因型比DD∶Dd=1∶1,表现型只有一种全为显性)

(5)测交Dd×dd→(基因型比为Dd∶dd=1∶1,表现型比为显性∶隐性=1∶1),这是回交的

一种特殊形式。

下面以一对相对性状的交配实验的三种主要情况比较如下

组别 1 2 3 亲本组合 组合名称 举例 杂交 自交 后代基因型、种类、比例 后代表现型、种类、比例 1种:黄(100%) 2种:3/4黄、1/4绿 黄×绿(YY×yy) 1种:Yy(100%) 黄×黄(Yy×Yy) 3种:1/4 YY、2/4 Yy、1/4yy 测交 黄×绿(Yy×yy) 2种:1/2 Yy、1/2yy 2种:1/2黄、1/2绿 说明:牢记以上类型,运用自如,这是学习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基础。 2.2 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是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要学好自由组合规律,必须在分离规律的基础上,把各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解成许多一对一对的相对性状去研究,这就容易掌握了。

2.2.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

(1)F1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双杂种)。

(2)F2出现性状分离和重组类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表现型4种:2 种亲本组合类型和2种新类型(重组类型),其比例为:

两种亲本类型占F2的(9+1)/16 两种重组类型占F2的(3+3)/16

显性纯合占F2的1/16

??纯合体占F2的(1+1+1+1)/16 隐性纯合占F2的1/169:3:3:1??拓展 两种新类型纯合各占F2的1/16

双显性杂合体占F2的(9—1)/16

杂合体占F2的(16—4)/16 两种新类型杂合体各占F2的(3—1)/16

(3)F1双杂种(YyRr)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Y与y、R与r)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Y与R或r、y与R或r)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产生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4种,如下图所示:

F1双杂种 Y y R r ①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减 (减Ⅰ后期) 数 1/2Y 1/2y 1/2R 1/2r 分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 裂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18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F1的配子 1/4YR 1/4Yr 1/4Yr 1/4yr (减Ⅰ后期)

(4)F2雌、雄各4种配子受精结合机会均等,因此F2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其基因型比为(1:2:1)2=1:2:1:2:4:2:1:2:1,表现型比(3:1)2=9:3:3:1。图示如下:

F1 Y y R r

↓○×

表现型 Y R 、Y rr、yyR 、yyrr

比 例 9 : 3 : 3 : 1

F2 基因型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比 例 1 : 2 : 1 : 2 : 4 : 2 : 1 : 2 : 1 2.2.2 两对相对性状的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比率计算法

两对相对性状的交配情况主要有以下6种 亲本组合 后代基因后代表现组合名称 二杂交 二自交 二测交 一杂交一测交 一自交一杂交 一自交一测交 举例 黄圆×绿皱(YYRR×yyrr) 黄圆×黄圆(YyRr×YyRr) 黄圆×绿皱(YyRr×yyrr) 黄圆×绿皱(YYRr×yyrr) 黄圆×黄皱(YyRR×Yyrr) 黄圆×黄皱(YyRr×Yyrr) 型 种类 1×1=1 3×3=9 2×2=4 1×2=2 3×1=3 3×2=6 型 种类 1×1=1 2×2=4 2×2=4 1×2=2 2×1=2 2×2=4 后代表现型比例 组 别 1 2 3 4 5 6 全为黄圆(1×1) (3:1)2=9:3:3:1 (1:1)2=1:1:1:1 (1:1)×1=1:1 (3:1)×1=3:1 (3:1)(1:1)=3:1:3:1 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交配情况是解题的基础,应做到熟练地计算,牢固地掌握。 3例题 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体杂交(无链锁无交换),求①双亲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②后代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③后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④后代基因型为AaBbcc的几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① 亲本AaBbCc的配子种类为2×2×2=8,比例为(1:1)3=1:1:1:1:1:1:1:1;

亲本AabbCc的配子种类为2×1×2=4,比例为(1:1)×1×(1:1)=1:1:1:1。

② 后代基因型种类为3×2×3=18,比例为(1:2:1)× (1:1) × (1:2:1)=1:2:1:2:4:2:1:2:1: 1:2:1:2:4:2:1:2:1。

③ 后代的表现型为2×2×2=8种,比例为(3:1)× (1:1) × (3:1)=9:3:3:1: 9:3:3:1。 ④ 后代基因型为AaBbcc的几率为(2/4)×(1/2)×(1/4)=1/16。 3、凡涉及概率计算的遗传系谱图题型的解答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判定遗传类型。

判定顺序一般是先确认其显隐性关系,再判断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判定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可用括号中的语言产巧记): l、双亲都正常,生出有病孩子,则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gaokao.com 2010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5) 遗传的基本规律【学法导航】 本专题在全书中所占篇幅较大,在教学中所需时间较长,在各级考试中所占比分较多,且是全书中重、难点相对集中的一章,其有关知识的应用又往往灵活多样。因此多做归纳和总结,掌握最佳复习方法,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1 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1.1概念系列1.1.1 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1.1.2 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1.1.3 杂交—自交—回交—测交—正交—反交1.1.4 纯合体—杂合体1.1.5 基因型—表现型1.2 符号系列符号 1.3 关系系列1.3.1 基因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