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检索报告 文献综述 - 图文

检索报告 文献综述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7:37:03

【出版日期】2014 【卷 号】Vol.91 【期 号】No.11 【页 码】1818-1822 5、The AP Chemistry Course Audit: A Fertile Ground for Identifying and Addressing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Course and Process. 【作 者】Schwenz, Richard W.1 richard.schwenz@unco.edu;Miller, Sheldon2 【刊 名】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影响因子】2013:1.001;2012:0.817;2011:0.739;2010:0.571;2009:0.586; 【出版日期】2014 【卷 号】Vol.91 【期 号】No.8 【页 码】1362-1367 6、英文图书信息(书名/作者.—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1部) Teaching chemistry from a societal perspective 【作 者】Sylvia A. Ware 【目录】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contribute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n this planet in many areas: health, nutrition, agriculture, transportation, materials and energy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

五、检索结论分析 (通过文献检索及文献的阅读分析,阐述该课题的选择是否有意义、有价值)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在相互联系中考察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①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②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③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②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文献综述(将检索到文献进行分析,写出文献综述)(至少要2000字)

《 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文献综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从研究内容上,我将现有研究分为以下几类: 1.从总体上介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加以评析

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大多是教学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而形成的,根据教师所教授的年级,我把相关的文献分为两类:有关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关高等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从搜集的文献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已经很多,这类研究有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笼统介绍课堂教学方法并进行评价的,如马玉龙、喻成成就对教师如何讲好课从互动教学、启发教学、语言运用技巧这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可以说这三种方法放在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中都是有利的;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研究如何上好课、组织好课堂,就要充分了解这两个主体,鉴于此,王晓军就在充分分析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教学的一些新方法,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如何上好课又涉及到课堂效率的问题:向45分钟要效率,学者们围绕这一话题写了非常多的文章,一线教师也根据自己的教课经验,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郑妍就在《浅谈有效组织课堂的方法》一文中提出了五条有效组织课堂的操作方法,杜慧慧更是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经验为我们呈现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类似的还有学者提出了多媒体、课堂讨论、课下实践这三种方法以提高学习质量的观点;至于新课改颁布以后,学者们围绕新课改的要求,对如何组织课堂又提出了大批的意见和建议,如孙淑珍的《浅谈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方法》。

另一类是作者联系自己所教授的具体科目,对教学方法进行描述的,这一类文献可以说是教师从教经验的总结,它涉及到中小学阶段的几乎所有的科目,所以这类文献的数量相当大,但学者的写作思路大体一致,故在此仅列举两例以供了解之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新探》一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方法;仲述宏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提出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并给出了四条具体的操作步骤,为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参考。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环节,但有关高等教育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并不多,陈玉瑜根据课堂教学备课、上课、考核与评价这三个环节对高校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而陈小波、徐磊则从教师和学生观念转变这一角度入手对现代高校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要建立课堂改革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除了上述研究以外,有的学者还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如宁安、陈吉平就对听障儿童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这对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很有意义;又如柯帖祖就对老年大学里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说明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办法[,对终身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有帮助的。

2.提出原有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并说明改进措施

这一类文献同样也可以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的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相对于高等

教育阶段的研究要多很多,它的写作思路大体一致,就是一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发现原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一些优化和改进措施。如鲍德全老师,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中学化学老师在新课改下如何组织课堂、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见解,类似的文章还有倪文华的《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若干思考》;还有的教师在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出发点或最终目标,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更加明确,如蔡津津在提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表明了自己改进方法的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又如孟晓津在文章《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就明确提出了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至于高等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学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任小中等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从备课、上课等方面给出了改革的措施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王大民更是从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指导两个大方面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做法,常远认为除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手段要改革以外,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考试制度也需要改革,于是提出了要改革考试方法。

这一类文献与第一大类文献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侧重点的不同,第一大类文献主要侧重于教学方法的提出,虽然其中也穿插者改进和思考的内容,但总体上不做重点讨论,而第二大类文献的重点就放在了改进和优化这一方面,对具体的教学方面就不再赘述了。 3.研究某一种干预或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这一类文献较少,较典型的有史献计、杨震云如何运用心理因素调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他们研究了需要、兴趣、好奇、焦虑、注意和成就六种心理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将它们运用于课堂的具体做法,教师在选择具体教学方法时,要根据自身和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进行操作,同一种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老师,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适合教学的最佳方法,管金海就专门研究了提问式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而王立华则对体验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说明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这两位学者对这两种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加深了我们队方法的理解,为以后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不能满足于接受学习,而应有所发现和创造,探索新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能安于传授知识,须从授之以鱼的现状向授之以渔的状态转变,对于此,顾沛就提出了把握研究性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观点,深刻剖析了研究性教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高校课堂改革的新方向。 4.参照发达地区或国外经验对当前教学方法提供借鉴

这一类研究非常少,学者们大多是从自身教学经验着手,很少关注国外的教学经验,只有极少数学者注意到了学习发达经验的重要性。如《谈香港课堂教学方法之借鉴》这篇文章中,作者就首先回顾了香港课堂教学典型案例,汤婧、姚利民则介绍了国外几种教学方法,并说明了它们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启示总的来讲,我国国内学者很少关注国外了成功教学经验。 二、现有研究的局限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我认为现有研究的局限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方法过于单一 从搜集的文献中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学者使用的研究方法都是经验总结法,我认为这种研究方法主观性太强,可以说他们所说的都是一家之言,没有太强的权威性,可信度不高,很少有学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提出令人信服的见解。

2、提出的改进策略可操作性不强 大多数学者提出的改进策略都是雷同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这些策略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运用到实际中又显得堂而皇之,针对性不强,操作性不强,实施不起来的改进策略是没有意义的。

3、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过于集中,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又显得不足 通过整理不难发现,有关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集中于中小学阶段,几乎没有有关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虽然我们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学术素养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我认为那些有能力的学者应该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进行研究并撰写成文,以便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提供指导,切实提高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另外,对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明显不足,高等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这方面的研究不足。

4、研究局限于国内,对国外经验的借鉴不足 这方面的文献少之又少,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同样要走全球化的道路,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吸纳国外优秀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但现有研究显然没有走上国际化的轨道。 三、 启示

从研究的局限出发,我认为现有研究对我们的启示如下:

1、在研究内容上:《国家中长期教育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规定要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我认为,现有的研究中有关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很多,我们应该把笔锋转向学前教育,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仍有欠缺,学者们可以根据《纲要》和有关法规的规定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促进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健康发展。

2、在写作手法上:现有研究大多是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书写出来的文章大多理论性太强,显得枯燥乏味,我认为,对于日后的学者来说,在论文中多穿插一些教学案例,说明具体做法,或者附带教学视频,化抽象为具象,真正务实得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实施措施比空口说白话要实际的多,这样既提高了操作性又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

3、从研究视角上:后来的研究者眼光要开阔长远一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国外的经验,远比闭门造车有用的多。

搜索更多关于: 检索报告 文献综述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出版日期】2014 【卷 号】Vol.91 【期 号】No.11 【页 码】1818-1822 5、The AP Chemistry Course Audit: A Fertile Ground for Identifying and Addressing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Course and Process. 【作 者】Schwenz, Richard W.1 richard.schwenz@unco.edu;Miller, Sheldon2 【刊 名】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影响因子】2013:1.001;2012:0.817;2011:0.739;2010:0.571;2009:0.586; 【出版日期】2014 【卷 号】Vol.91 【期 号】No.8 【页 码】1362-1367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