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策略探析
[基础教育教学] 王海燕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的问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其策略:(1) 把握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的原则;(2)寻找随文练笔有效训练“落点”;(3)多元变换随文练笔有效训练方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随文练笔 有效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曾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在当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随文练笔的有效开展。
1 把握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的原则在我们的语文课程中,可以作为随文练笔训练的材料十分丰富,但在选用这些材料进行有效练笔时,我们应把握一定的训练原则。
1.1 迁移性原则教师是“为迁移而教”,学生“为迁移而学”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认知心理学认为: 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之间所发生的相互影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时,教者应充分考虑到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要通过练笔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技能间的内在联系,达到促进迁移能力发展的目的。
1.2 反馈性原则为了使随文练笔的效果达到最优化,我们还应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在学生练笔之后,我们还应争取对学生的练笔内容进行当堂交流与讲评,让学生在反馈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修正自己的不足。如此长期坚持反馈性原则,则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2 寻找随文练笔有效训练“落点” 实践表明,有效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落点”,启动学生练笔欲望。然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
不少老师对课文中可用作练习的“点”找不准,练笔的随意性较大,从而使得很多的练笔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
2.1 在文本动情处训练 “情动方能辞发”。文本中情感的脉动往往是随着情节发展而不断深入的,通过学习能使学生产生充分的体验与感悟。及时捕捉文本之中的一些动情点进行练笔,能使学生将自身积淀的情感、内化的语言、领悟的思想自然地喷薄出来。例:我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当学习到“最严厉的惩罚”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一道随文练笔题:“面对宙斯毫无人性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常人所无法忍受的苦难,始终没有屈服, 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用自己的笔触将内心感受写下来吧!”且看一生的精彩练笔:“宙斯我想对你说,身为众神之首,你应该是最仁慈, 最善良的。但你这霸道的行经、凶狠残忍的本性却让我失望,你不配当众神的领袖。要知道沉重的铁链锁住的只是普罗米修斯的躯体,却不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2.2 在文本空白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此则给了学生无穷遐想与感悟的空间。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捕捉这些空白结构中的有效练笔点,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地理解,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一位老师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针对文句“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 用了整整13 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 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教者设于空白处发问:“那么,司马迁在狱中到底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司马迁在狱中经受了哪些磨难?他又是如何面对困难坚持写作的呢?”且看一学生的精彩练笔:“在酷暑难熬的盛夏,司马迁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在奋笔疾书;在冰在雪地的严冬,司马迁呵着热气,搓着冻僵的手,仍然坚持创作。于是在一排排冰冷的竹简上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如此练笔描写让人物的形象变得更为丰满,促进了学生对文题中“发愤”一词的理解。
2.3 在文本的拓展处练笔拓展延伸点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点。实践表明,在文本的拓展处练笔,能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使学生思维变得更为开阔。例: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针对文句:“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教者及时引导学生将思维拓展到现实世界之中,同时出示一组有关“伊拉克战争的图片”。同学们看到了战争所带来
的满目创痍与背井离乡,感受到了疾病、伤亡和恐惧。此时,教者设计随文练笔题:仿照文中作者的笔触写一封信。且看学生们的精彩练笔:(1)写给战争发起者:“是谁发动了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啊,我恨你们。你们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如果在痛苦中挣扎,在炮火中牺牲的是你的亲人, 你又作何感想?”(2)给伊拉克儿童:“亲爱的伊拉克的小朋友们,看到你们哭泣的脸庞,看到你们流血的身躯,我的心在颤抖。多么希望你们能像我们一样幸福啊!”当然随文练笔的“练点” 还有很多,如语言训练点、思维争议点、文本典型点、形式转换点等等,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探讨。
3 多元变换随文练笔有效训练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朗读外, 还可巧妙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此“依样画葫芦”式地操练语言,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其创造能力。
3.1 单项仿写式所谓“单项仿写式”即练笔仅仿照课文中的某一个方面来写,或练写一件事,或练写一个场面,或练写一处景物等。例:一位老师教学《安塞腰鼓》一文,当学到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时, 针对文句:“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教者设计了“??一样,是??” 的句式仿写练笔。且看一位学生接着写道:“闪电一样,是移动的身影;灵蛇一样,是扭动的腰肢;虎啸狮吼一样,是惊天动地的鼓声??。”
3.2 构段仿写式构段仿写是“连句成段”的终点,也是“连段成篇”的起点。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这种局部模仿时,教者不必规定具体的篇幅长短,内容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在《秦兵马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过渡句联系着上下两部分内容:“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设计一个运用过渡句进行构段仿写的练笔。通过片断练笔,学生知道了介绍某一事物的两个特点时,可用上“??不仅??而且??” 这样的句式,将两个部分的内容贯穿起来。
3.3 全文仿写式全文仿写式着眼于整篇文章的练笔。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时,我们应精心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随文练笔训练,让学生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从而达
到激活学生对生活的回忆的目的。如,学习了《黄果树瀑布》一文后,可设计仿写家乡的一处美景;学习了《夹竹桃》一文后,可设计仿写一种熟悉的植物;学习了《黄果树瀑布》一文后,可设计运用“移步换景”写一处自己喜欢自然景点。
总之,“随文练笔”能够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是阅读与写作之间一座无痕的桥梁。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将进一步加大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策略的探究力度, 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服务。参考文献 [1]龚肇兰.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4). [2]黄巧玲.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安徽教育,1980(9). [3]张彤辉.志公语文教育理论及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