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第一,首先必须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战略意义。加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农村现代化的需要。中国的13亿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要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必须实现农村现代化,否则现代化宏伟目标无法实现。正如专家所指出的,“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3]而农村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从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建设着手,因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是乡村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从提高人的素质角度看,加速整个农村社区的文化发展和管理,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居民,以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人们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80%以上的居民是农民,提高人的素质,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就必须以抓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居民素质为突破口。社区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问题,所以应把它当作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来研究[4]。在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也是如此,应当把它看成是提高小集镇居民素质、提高整个农村居民素质的基础性工作。
第二,农村社区的文化发展应当以小集镇为辐射中心,把小城镇的社区文化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说,在发展农村社区的文化时,可以先以农村地区的小集镇为优先发展中心,然后以这些小集镇的文化发展去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的文化进步。列宁曾说:“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
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5]同样,在农村社区的发展过程中,也要以农村地区的城市(小集镇)为中心。
根据国际社区发展的经验,优先发展农村地区的小城镇社区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全国有成千上万个小集镇,它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中介地带,对于维护农村稳定,缩小城乡差别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农民的心目中,县城、大中城市总是离它们非常遥远。但是,小集镇却是它们身边的城市,赶集、文化消费、接受略高的文化教育(初中以上)都是在小城镇里。因此,小城镇社区实际上是农村社区的一部分,它对于维系农民的感情,让农民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是决定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城镇的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为整个农村社区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有利于农村的稳定。由于经济发展等诸多原因,直接在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困难,或者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是靠小集镇来满足的。特别是,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直接放在农村并不适当。所以,“70年代以后,许多发达国家注重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的生活质量,稳定农村人口,阻止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城市,优先发展小城镇已成为国际发展的共识。”[6]
第三,应当大力借鉴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经验。目前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给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提供了示范作用。一方面,由于大量民工涌向城市,亲眼目睹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使得他们对此有了向往和羡慕的倾向;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以及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使得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和民主意识增强,他们真正成了文化建设的生力
军,这些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能为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在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经验,减少探索和失败的弯路,以便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
当然,在发展农村的社区文化时,尽管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和现成的模式作为参考,但是由于两种社区本身有差异性,因而我们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不能照搬照抄城市社区的模式,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将城市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创造性地运用到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建设中去。现代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领导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7]一方面要借鉴城市社区的经验,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的特点,走出适合自己的路。而且每个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又都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寻找发展的方式。
第四,现代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加快社区领导和组织体制的变革。目前现代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中的管理模式是那种计划经济时代里的僵化模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可以在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中,根据地域的大小、人口的多少设立一些街区居民或者村民文化工作队等自治性组织,让社区居民参与到这些组织中去,管理自己的文化事务,发挥居民的主动性。乡镇政府转变工作观念,设立专门的社区文化领导部门抓文化建设。例如,上海奉贤县洪庙镇的经验就值得借
鉴,他们组织管理队伍,落实管理措施,建立集镇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把环境卫生、绿化、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分成五大块,把每块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定指标,抓考评。政府工作方式应该由“领导”转为“服务”,即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服务。
第五,农村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文化基础设施落到实处。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他们根据“发展小城镇、城乡一体化”的精神,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专家对《周庄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确定了村镇道路的基本框架,包括划定小区功能,还适当留有公益性建设的空间,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工程”。政府还可以引导居民大力发展经济,动员广大居民与政府共同出资兴办文化基础设施,力争使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挖掘居民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同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
第六,农村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重在管理。政府可以利用中小学校、文化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在现时代可以加强居民关于信息网络等先进的科学知识教育,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提高它们的观念文化水平。农村的小城镇社区中大部分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比如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因而有必要加强居民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法律和制度来加强管理,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做到“依法治街”,运用法律、法规、街规、民约来规范居民的行为。比如上海奉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