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VLSM
??
RFC 1918中定义了在企业网络内部使用的专用(私有)地址空间,如下:
??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
??
??
LinkLocal网络地址空间:169.254.0.0~169.254.255.255也属于专用内部地址。
2.2.4 VLSM和CIDR
1.VLSM
??
RFC 1878中定义了可变长子网掩码(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VLSM)。
??
VLSM规定了如何在一个进行了子网划分的网络中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子网掩码。
图2-2-7 VLSM应用
2.CIDR
无类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在RFC 1517~RFC 1520中都有描述。
图2-2-8 CIDR应用
利用CIDR实现地址汇总有两个基本条件:
??
待汇总地址的网络号拥有相同的高位。
待汇总的网络地址数目必须是2n。否则,可能会导致路由黑洞。
VLSM是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的缩写,也就是可变长度子网掩码的意思,为了更好的介绍VLSM,我们先来看下网络IP地址的划分,如下图所示:
??
IP地址的大小为4个字节,共32bit,由网络号Net-ID和主机号Host-ID两部分组成,按照网络号和主机号的位数不同,将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
A类IP地址的网络号为8位,第1位固定为0,主机号为24位,可标识的IP地址范围为:0.0.0.0~127.255.255.255,用二进制数表示就是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因为全0或全1的IP地址是不合法的(全0表示IP地址不确定,全1是广播IP地址),所以实际有效的A类IP地址范围为:0.0.0.1~127.255.255.254。 B类IP地址的网络号为16位,第1、2位固定为1、0,主机号也为16位,可标识的IP地址范围为:
128.0.0.0~191.255.255.255,用二进制数表示就是1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有效的B类IP地址范围为:128.0.0.1~191.255.255.254。
C类IP地址的网络号为24位,第1、2、3位固定为1、1、0,主机号为8位,可标识的IP地址范围为:192.0.0.0~233.255.255.255,用二进制数表示就是11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有效的C类IP地址范围为:192.0.0.1~192.255.255.254。
D类IP地址为组播地址,不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IP地址的前4位固定为:1、1、1、0。可标识的IP地址范围为:224.0.0.0~239.255.255.255,用二进制数表示就是111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1111111. 11111111. 1111 1111。
E类IP地址预留,不对外分配,IP地址的前5位固定为:1、1、1、1、0。可标识的IP地址范围为:240.0.0.0~247.255.255.255,用二进制数表示就是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0111.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很容易计算出来,一个A类IP地址可以容纳224-2=16777214台主机,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哪个公司拥有这么台主机,而且把这么多主机放在同一个网段中也是不现实的,从而造成宝贵的IP地址资源严重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提出了子网的概念,即在主机号中拿出几位做为子网号,从而将一个IP地址分隔成若干个子网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