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6:44:20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18年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考试时间: 5 月 8 日上午 8:30-10:30) 本试卷共 23 题,共 6 页。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考生要认 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答题

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 分)

(1)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日月之行, 。 (曹操《观沧海》) (3)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6)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7)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8)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子夏曰: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10)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 (11)《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昆虫记》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 B.《藤”先生》《社戏》《故乡》均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严”则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 分)

最近,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满屏 甲 (A.喧嚣 B.喧腾)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 乙 A.一鸣惊人 B. 脱颖而出)。 此档栏目,和 ① (A.hé B.hè)诗以歌,让诗文与音乐”金风玉露一相逢”,将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为古雅的字句注入时尚新鲜的旋律血液。

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这种结合的尝试无疑是一次颇具巧思的突破。 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当某些传统文化走入困境,陷入迷 wǎng ② (A. 惘 B. 罔),我们不必束手无策,只需要一双创意的翅膀,便能飞跃阻挡的高墙,奔向新的远方。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于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 分)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 分) 甲 乙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 分) 原句: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修改句: 。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4-5 题。 (5 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无车马喧”暗指没有世俗功利的交往,没有繁琐的官场应酬。

B.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绘了暮色中飞鸟结伴而还的情景。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从大自然领悟到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16 分)

【甲】景春曰:”公孙

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曰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耶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浴 爷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曰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

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 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 亡,

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

涕.

,曰:“国亡不能捄④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至燕,馆人供张甚盛。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⑤

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张世杰:宋军将领。 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 “救”。 ⑤乡:同”向”,面对。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3)天祥泫然出涕. 涕: (2)富贵不能淫.

淫:

(4)吾事毕.

矣 毕: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B.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C.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D.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 分)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3 分)

9.乙文中,文天祥哪些表现体现了甲文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的思想主张? 请简要分析。 (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22 分)

父亲的田野 金小林

暮春的傍晚,妹妹打来电话提醒我又到栽秧的时节了,问我休息日能否回乡下帮衬父亲。 犹记得今年春节返城时,我再一次叮嘱过父亲,“今年的田就不要种了”父亲仍像往年一样,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然而,年届古稀的父亲终究没有听劝,又买回了谷种,撒进了小山岙(ào,山间平地)里的那丘母田。

父亲不肯歇种是有原因的。 村里像他这般年纪的老农,早高高兴兴把田地交给儿孙们打理了。 而作为父亲唯一的接班人,我离开乡村已二十多年了。 他怎舍得那一丘丘的稻田就此荒芜?那可是长出过金灿灿的稻谷, 养育了一大家子人的田……20 世纪 80 年代初责任田分到户后,父亲一直精心伺候着他的每一寸土地,那心思如同母亲待我们兄妹般细腻。 那时乡亲们认定,子孙长大后是要种一辈子田的。 所以,我十一二岁甚至更早时,便跟了父 亲下地。

清明过后就要撒谷种育秧了。 村上的农户大多育的是水秧,谷种直接撒进蓄水的母田里,

然后就等着插秧了曰而我的父亲,总是先在一长溜田块上,用覆着尼龙膜的弓形棚育好秧苗,然后再移栽到水田里。

秧苗的移栽即栽秧,这是一件极为枯燥而劳累的农活。 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 三两天下来,刚搬了家的秧苗,绿油油、颤巍巍,成片成片立在初夏的微风中,煞是惬意。 而我却浑身酸痛得直不起腰,走起路来像个老头儿。 父亲是不计较栽秧的工夫和辛苦的,他只知道,比起水秧,这种方式育的秧插到田里,长势会更好、谷穗会更饱满。 那时的乡村,插秧和尝新米是极为重视的两件事,分别代表着希望与丰收。 因此,插秧那几

日,家家户户的饭桌都特别丰盈。那些年,我既盼望丰盛的插秧饭,又害怕插秧。因为我插的秧总是疏疏密密、歪歪扭扭,横秧更是经常上下排错了行。 而父亲对插秧是非常讲究的,每一株秧都要与前后左右四株秧间隔二十多厘米,竖秧横秧对得笔直,就像参加广播体操表演的队伍那样。插秧时,父亲打头,我在右侧。 若是碰到百十米长的大丘田,我总要被父亲训斥几回。 这期间,还免不了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 望着父亲三五下就把我的秧行纠得笔直,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

村里的农户,也有像我父亲一样把秧插得笔直的,但多数人家只管把竖秧插好,横秧则不做要求。 秧插直了,主要为日后耘田时,田刨能顺溜地通过。秧插下田后大约二十天,便迎来第一次耘田。 耘田时,人挽着裤脚站立行走,双手一前一后握住田刨柄,一推一拉间,田刨在竖秧弄里”哗哗哗”地游走,刨去杂草、刨松了①泥。而父亲的稻田,是必须隔月再耘第二遍的要要让田刨沿横秧弄也走一趟。 那时的秧已密密匝匝,长到了齐腰高,秧叶边沿的锯齿锐得刺人。 父亲是不允我放下裤脚耘田的,因为长长的裤脚糊着烂泥,会损坏秧叶。只消半天下来,原本光溜的腿肚子就被划得布满了不规则的血痕,细细长长,刺痛难耐。

那时我便觉得在父亲的心里,我是不如他的稻田重要的。

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总是一丝不苟。 在父亲的农活日历中,自然也排上了拔田坎、砍田岸沿、铲田岸这些人工锄草的项目。

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 几年下来,我们家种过的田地,就像有教养人家的后生一般,清爽而敦实。 每次村里重新抓阄分责任田时,乡亲们都希望抓到的是我们家的稻田要要因为好种!而父亲,则又开始调教起他新分来的田地来。如此几轮分田后,父亲的汗水和足迹,几乎遍布了村庄里所有的稻田……

父亲的田野是我的另一个课堂,我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着祖辈传下的农耕技术。然而,我学会了耕田、插秧、耘田、刈谷、打稻,最终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个农民要要我破天荒地成了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并留在远离家乡两百多里的城市工作。

父亲老了,可是他依然不愿离开他的田”。有两回因为膝盖的骨刺让他疼痛难当,我把他接到了城里。去医:做完检查后,我想留他多住几日好好休息两天。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父亲显得无所适从要要他一个人不愿上街,也不敢过马路。 儿子上学、我和妻子上班,他就整天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一直迷迷糊糊地睡觉。两天下来,父亲就仿佛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有了生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 可是只要他一回到乡下老家,没一会儿,他便又像一位重返沙场的老将军,精神抖擞地扛上农具,巡视他的田野去了。

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浴

(摘编自《 人民周刊 》)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叙述了妹妹打电话里提醒”我”劝父亲不要再种田一事。 B.文中的父亲”不肯歇种”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舍不得让家里的责任田荒芜了。 C.”我”因为害怕干农活,所以努力学习考取大学并到远离乡村的城市工作。

D.在”我”眼中,父亲是一位深谙农事、勤劳质朴、坚韧执着的农民形象。

11.父亲对稻田的精耕细作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 分)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 分)

(1)“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 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

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2)“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 句子中,加点词

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13.文章为什么要写父亲在城里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4 分) 14.文章以“父亲的田野”为题,有什么含义?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6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12 分)

以“拙诚”赢“百巧”

郝启荣

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 “现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曰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俗奸滑,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 《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 文侯说: “不可。 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 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 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 周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对个人来说,诚信重千钧,因拙诚赢得的公信力与感召力,不仅能感染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③与拙诚对应的是”百巧”。 这种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愚笨,时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李康在《运命论》中专为巧伪的滑头画过群像:”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曰意无是非,赞之如流曰言无可否,应之如响。”投机取巧之人,多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苦心钻营,处心积虑谋求私利。《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但他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 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④现实中,坚守拙诚,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动上还是喜

巧厌拙、外诚内滑。 有的当“两面人”,把忠诚喊得山响,表态时信誓旦旦,暗地里却腐化堕落,直至身陷囹圄曰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虚多实少、阳奉阴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兵法”太多、“机谋”太深、过度“包装”。 其本质上是诚信不足,缺乏实干与担当精神,其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

⑤没有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地基不稳,事业的巅峰也只能昙花一现。 做人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A 讲诚信,向来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 “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 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 B 大道至简,与其热衷搞花活、玩心计,不如静心干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诚、愚公移山的韧劲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⑥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讲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个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18年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考试时间: 5 月 8 日上午 8:30-10:30) 本试卷共 23 题,共 6 页。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考生要认 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 分) (1)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日月之行, 。 (曹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