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
作者:王建平 陶志红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11期
[摘 要]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开展相关文化研究十分重要。《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一书系统整体发掘、梳理、认知、把握北部湾历史文化资源,总结、分析、探索北部湾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问题、原因,科学理性地明确提出北部湾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思路、指导思想、实施路径、政策建议以及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具有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 北部湾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作者简介] 王建平,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产业,广西 南宁,530004;陶志红,广西大学文学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广西 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 G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11-0068-0003 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风生水起,广西的经济建设提升到新的层面。但是,在发掘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方面,还相对缺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照这一精神,我们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研究工作还有很大差距。学术界在广西区域文化的研究中,对北部湾地区文化的关注相对不够,这从在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就可以看出。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以“北部湾文化”作为检索词,对1979年至2011年的学术信息进行检索,只搜索到8条论文记录,而以“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为检索词,搜索到的记录仅为1条。在这些记录中,只有1篇论文是1993年发表的,其余均为2007年以后之作。另外,我们还查找到了收集在《广西环北部湾文化研究》一书中的46篇论文和研究报告。这说明,关于广西北部湾地区文化研究的成果比较少,且鲜有系统著作。而造成这一研究领域略显苍白的原因,恐怕与广西北部湾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才从广东划归广西的历史有关。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指出“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为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总体思路。这也引起广西文化界对沿海地区的极大关注,并在《广西日报》上展开了“从山到海——广西文化战略转移”的讨论。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把广西北部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又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于这一地区文化的研究。广西社会科学院吕余生课题组的基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是与区位、政策、投资环境、环保、人才等政治、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的,而文化软实力对当代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是为现代投资家、企业家所看重”的判断和“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开展相关文化研究”的认识①,对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展开了研究,在2011年奉献了《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这样一部比较厚重而颇具新意的学术力作。 一、开展北部湾地区文化研究意义重大
通过《研究》一书可以看到,开展北部湾地区文化研究意义重大,该书在选题上就十分重要。它虽然研究广西的北部湾,但是却具有全国的性质,主要表现在:
1.它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系。书的“广西北部湾地区”概念正是《规划》中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所界定的“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②。它契合“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的历史机 遇③,体现“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④。对广西北部湾历史文化研究有利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升到国家级的层面。
2.它与中央精神一脉相通。该书所论述和分析的问题是我国及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亟待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关注的问题。例如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其实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中提出的“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并重”;“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致的。而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也与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所论述的“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及“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等思想是一样的。这两者的相通,既说明了课题组成员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他们对时代发展脉搏与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贯方针的正确把握,又显示出该书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有力佐证的价值,以及促使其贯彻和落实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3.它与世界潮流彼此一致。课题组紧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这一世界关注的问题,切入文化资源开发这一经济发展的热点,并将这一课题研究放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国家以及广西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全球、全国、全区等多层次的考察,从而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做出学术判断和提出应对策略。因此,该书的选题不但具有全国性,而且还彰显国际色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