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鉴赏- 答案
4.“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五)1.(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3分)\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情绪。(1分)
( 六 ) (1)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3)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3分) (4)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5)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七) (1)(2分)夕阳迟 欲暮时 (2)(2分)此联情景交融,“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且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老木苍波”既是眼前实景,登楼凭吊古人,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又隐含无限的伤悲,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渲染了宏阔雄壮的意境。颔联的第一句写登临放眼,思绪翻滚,想到三国时吴蜀为争荆州而交战的历史事件,一幕幕悲壮激烈的画卷便历历在目。这便为读者渲染了宏阔雄壮的意境。第二句写诗人避难至此,凭高望远。所见之景中,“湖山”之景表现了气象开阔如昔。 (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长歌行1.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葵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甚至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美景想到人生易老,鼓励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进。 2.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 (二)野望1.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略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早寒江上有怀1.融情于景,把思归的哀愁和前途茫茫的愁绪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中。 2.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3.表达诗人思归哀情和前路漫漫的愁绪。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水汽蒸腾笼罩整个云梦大泽,洞庭湖水波涛汹涌彷彿就要撼动岳阳城一般。 2.“蒸”是”“弥漫“之意,写出了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的朦胧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撼”是摇动之意,写出了波涛翻滚汹涌的气势,突了了洞庭湖的壮观。3.化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入朝为官,报效朝廷。 4.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五)黄鹤楼1.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2.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3.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渺,更引起作者无限的乡愁。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六)送友人1.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 2.天上的白云随风飘浮,就像即将远行的友人行踪难定,漂流他方;一轮夕阳缓缓下沉,似乎不忍遽然落山,就像诗人对朋友依依难舍的心情。 3.诗的最后写
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
(七)秋词1.可以看出诗人开阔的视野,和乐观的情怀。2.例如: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⑷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八)鲁山山行1.“随处改”这个“改”字用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2.傍晚,夜色降临,霜雾弥漫,山林空荡,熊爬到树上逗乐,小鹿跑到溪旁饮水。 3.诗歌写景之中处处流露出游山的欣喜愉悦,充满野趣,表达了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九)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2。白居易曾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是说良时不再,红颜易老。作者在这里反其意以自勉。意思是不要因为年老而唱起那种“黄鸡崔晓”、朱颜已老的悲观消极的调子。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从而展示出他对人生乐观向上的态度。 3.此诗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僵卧孤村;戍轮台 2.“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爱国之情。(只要扣住“风吹雨”的双层含义,从写作、思想等方面回答即可) 3.满怀报国热情,矢志不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